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9-28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语言文字基础(3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ǐn)    折(cuō)    稻(shū)    刻骨心(míng) B . 讪(shān)    缩(cù)        害(qiāng)    面目可(zēng) C . (jiè)    殿宇(diàn)    高(tiǎo)    一破屋(chuán) D . 心病( guān )    教(huì)    斗(gǒng)    古不变(gèng)
  • 2.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 毕飞宇的《推拿》是超凡脱俗的大气之作,小说以细腻而熨贴的文笔,写出了一群盲人在急剧发展的都市丛林中的梦想与尊严,作者借助盲人之“盲”反应了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窘境。 B . 一个人着装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挺的西装确实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因此职业装就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C . 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楼毗临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重点高校也纷至踏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已颇具规模。 D . 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 3.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本政府企图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这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B .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 . 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D . 燕国本来就没有多少法家拂士,强将劲卒,因循守旧 , 固步自封,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又是这般赏罚不明,亡国是迟早的事。
  • 4.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以疏通中国文化之命脉、护持人道之尊严、坚守价值之标准,进而唤醒国人之意识为己任。 B .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而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等文化遗产在当下更加弥足珍贵。 C . 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让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 D . 《人间乐》的故事虽然仍是由身体的欲念引起的,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古里果是如何将身体挺立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
  • 5.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对加点词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青衿          对对方的尊称 B . 令以责之正      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C . 之国          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 D . 正旦带枷上      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
  • 6.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行李之往来 B . 是古贵无贱 C . 凌万顷之茫然 D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②汝初闻言 B . ①今逐客资敌国               ②盖不能寸管形容之 C .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 ①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 8.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 . 幽壑之潜蛟                 鱼虾而友麋鹿 C . 范增数项王                 吾从而 D . 顺流而也                   西望夏口
  • 9. 下面四句诗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B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D .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 10.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对《芣苢》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A . “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B . 通过“采”“有”“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C . 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唱。重章叠唱,回环往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D . 这首民歌素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生动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充满劳动的欢欣。
  • 11.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视为止,行为迟——眼睛为此而凝视不动,动作也慢下来。 B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 .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来陪伴邻国呢? D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惧的只在一人。
  • 12.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 .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D .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 13.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二:

    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例如某些人在公众面前或媒体面前发言时,通常会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等词汇夸大事实,这些词汇的盲目滥用,造成了领导发言、工作报告等内容上的假大空;经过他人传播和模仿,更会引起恶劣的社会效应。这样的修辞行为违反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加剧了文化的泡沫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修辞立其诚”原则就是在中国修辞学界贯彻诚信原则。“修辞立其诚”出自先秦经典《易传》,是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说话和自我约束的准则之一。西方的修辞学一度不重视“修辞”要“诚”,以致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了声名狼藉的恶果。

    然而,“修辞立其诚”也并非尽善尽美。过分强调伦理,就会忽视修辞规律。修辞活动中过于强调伦理制约,会阻碍修辞活动的进行,不符合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原则。从这个方面来说,“修辞立其诚”过于重视操作层面,相对忽视了效果层面。提高表达效果是修辞的最终目的,因此“修辞立其诚”要适度。

    从其内涵入手,欲达到“修辞立其诚”,必先言之可信,措辞得当,谦恭诚恳,涵养丰富。这就要求人们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特的气质。所以说,做到“修辞立其诚”不是轻而易举的,须“辞欲巧”且“情欲信”。

    随着时代变化,“修辞立其诚”的内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过分强调伦理反而会制约修辞活动的进行。另外,“修辞立其诚”是修辞学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修辞理论研究需要多角度的创新之见。

    (摘编自周强《浅析“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三: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三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 B . 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长而空的文章。 C . “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要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要排除成见,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D . 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至今日,“修辞立其诚”依然是修辞理论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是社会言语交际、文章写作的重要原则。 B . 材料一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的话,批评了曲学阿世的行为,其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背离了端正学风的准则。 C . 我们如果不重视“修辞立其诚”,就会像西方的修辞学一样,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声名狼藉的恶果。 D . 有些领导不懂“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所以喜欢用“世界一流”“零的突破”等词语,结果造成了发言内容的假大空。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B . 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 C .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 D . 《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
    4. (4) 一、二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修辞立其诚”,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 14.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是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林冲莽撞粗拙,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他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直接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犯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地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然停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扬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拿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自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 汊港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难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教头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现在的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膀,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开头虽未直接引述青面兽杨志的话,但从下文林冲的心理活动可以推知,杨志还存着顾念家人,期待能另找门路图出身的想法。 B . 文中用抒情性的笔调描绘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笳声动,胡儿扫过”,边塞豪放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C . 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段落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D . 文中对林冲行为多有表现,人物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但最终,林冲还是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2. (2) 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并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什么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从身份、性格、处事方式等方面加以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 15.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宛,迎蹇叔于宋,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 ,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丕豹、公孙支于晋      招致,招揽 B . 地千里                攻克,占领 C . 九夷                  吞并,囊括 D . 遂散六国之            侍从,随从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东得百里奚

      A . 以其无礼 B .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 . 南亩之农夫 D .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门见山反对逐客,却将秦王发布命令说成是“吏议”的结果,以免触怒秦王。 B . 选文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历史事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 C . 段末进行假设推论,正面论证了秦国如果拒绝客卿,必然出现国力日益衰退的严重后果。 D . 灵活运用对偶句、排比句和散句,使语言形式兼具整齐与错落之美,增强说理气势。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7分)
  • 16.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咏楚词”透露了作者在端午节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 B . “榴花”一句中用榴花与舞裙对比,表现作者以过去的春风得意表现时下的落寞愤懑。 C . “戎葵”句中,用了拟物的手法,借蜀葵向阳的属性来表明自己身虽老却始终热爱祖国的思想。 D . 最后三句写了面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
    2. (2) 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17. (2022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 (1) 《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2) 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厉,色彩冷寂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 (3) 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4. (4) 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奢侈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5. (5) 《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五、写作(60分)
  • 18. (2024高一下·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发现了这样的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