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 |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
旗帜 | 民族、科学 |
代表人物 | 李鸿章、康有为、张窖 |
影响 |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
a.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学技术之路]
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工业(部分)
名称 |
简况 |
江南制造总局 |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
福州船政局 |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设大小船只34艘。 |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求变法之路]
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析陈代谢》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三: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 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探思想之路]
材料四:为了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 新文化的倡导者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以科学代宗教” ……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人权。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
——百度文库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三:“我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了……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革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短短的一百多天里颁发了两百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材料三:……原有的幻梦破灭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惨痛的教训促使人们对如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行反思。一批进步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仅仅靠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难以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材料一:认真观察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