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偶、瓷器等。
材料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早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大约三千名北京学生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这场游行很快就引起公众愤怒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以及对“卖国的”北京军网政府的强烈键责。这场运动来势汹汹且影响深远。有些历史学家称赞其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使美,征途漫长的撤退……材料三: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年6月28日弗兰益·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问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梨。”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该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