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辛亥革命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17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把戴了几千年的皇冠打落在地,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龙椅被撤走了,称帝、复辟的倒行逆施为世人所唾弃,“洋人的朝廷”被推翻了,殖民者再难找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 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 .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 . 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 .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2. 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3.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 .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 传统的忠君观念被彻底打破 C . 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加深 D . 北洋政府支持言论出版自由
  • 4.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戊戌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三民主义 B . 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 C . 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    ④三民主义 D . 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戊成变法    ③地主阶级    ④民主与科学
  • 5. 鲁迅先生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失望”、“颓唐”产生的背景是(  ) 
    A . 清王朝统治没被真正推翻 B . 君主专制统治复辟成功 C . 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D . 新秩序未重建政局混乱
  •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 . 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C . 辛亥革命——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D . 新化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7.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意义
  • 8. 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老师让大家搜集辛亥革命前后的图片资料,同学们搜集的下列图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②黄花岗起义

    ③《民报》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 9.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 10. “过去皇帝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打倒,那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的呢?”这段话表明(  ) 
    A . 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统治 B .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序幕 C . 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D .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 11. 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中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戊戌变法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辛亥革命
  • 12.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 .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13. 如下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  )

    A . 1904年 B . 1914年 C . 1915年 D . 1916年
  • 14.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以上挽联是为谁而写的?(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 15.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此次事件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该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二次革命
  • 16. 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 . 欧亚大陆的联系 B . 封建帝制的危害 C . 法国大革命影响 D . 辛亥革命的意义
  • 17.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书一问世,便迅速传播,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说明(  ) 
    A .   同盟会建立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 B . 改革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 C .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思想来源于邹容 D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被国人接受
  • 18. 如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 . 资本主义 B . 封建帝制 C . 封建制度 D . 帝国主义
  • 19.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的“甲午、戊戌、辛亥”均采用个(  )
    A . 年号纪年 B . 干支纪年 C . 民国纪年 D . 公元纪年
  • 20. 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 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C .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 . 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 21.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点的比较,最准确的是(  )
    A . 民主革命所属的阶段 B . 领导阶级 C . 斗争方式 D . 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22.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23.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
    A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 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 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 .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 24.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近代化探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 . 戊戌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运动 C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 25. “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这说明了(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一战的胜利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均衡、发达等特点 C .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D . 一战爆发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 26.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足巨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27.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B .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 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 28.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 . 辛亥革命不彻底 B . 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 . 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D . 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 29.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 . 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解放 D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30.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它”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 31.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 (3) 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 (4) 据材料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 32. 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如何评价该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4. (4) 纵观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 33.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会有成功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一

    1 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2 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3 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4 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摘自邹容《革命军》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人物资料卡1:

    A__________,湖南长沙人。

    主要事迹: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李大钊关于中国前途的构想分别受到西方近代什么思想的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A、B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新思想发展创新的具体表现。综上,谈谈你对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
  • 34. 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儿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究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最近,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1.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
  • 35. 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读伟人成长 思民族未来】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忆伟人论断 寻革命道路】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听伟人声音 感使命担当】

    1949 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 (1) 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 (2) 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 (3)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认识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三、论述题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1) 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 37. 综合分析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历史事件

    对应结果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中国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战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说法?
    2. (2) 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