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颇为相似,经研究发现,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环纹贝和象牙来自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发现可以佐证先秦时期(    )
    A . 经济重心位于四川 B . 造型艺术领先世界 C . 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D . 中外交流范围较广
  • 2.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周武王灭商后,对原商统治的地区“复盘庚之政”,对鲁、卫两国要求“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而以周代法令来约束。这些措施(    )
    A . 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 B . 说明周朝因仁义统一天下 C .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D . 形成家国一体的民族心理
  • 3.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 东汉顺帝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规定孝廉被推举到中央后,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官职,“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行政文书)”。这一建议(    )
    A . 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B . 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潮 C . 杜绝了察举制度流弊 D . 影响了后世选官变迁
  • 4.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 . 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 . 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 . 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D . 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 5. (2020高三下·湖州月考)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 . 秦咸阳城 B . 汉长安城 C . 唐洛阳城 D . 北宋汴梁城
  • 6. (2022·广东模拟)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

    文献

    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客》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

    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 .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B . 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 . 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 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 7.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赴各地巡按回京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 8. (2022·湖南) 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
    A . 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 . 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 . 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 . 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 9. (2022·全国乙卷)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 .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 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 . 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 .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 10. 1957年以来,我国曾试行过进口原材料将其加工为成品并出口的做法,这被称为“以进养出”。1963—1964年,“以进养出”的出口额均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30%。“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1971年后又在沿海几个主要口岸恢复经营。这一做法(    )
    A .   扩大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B .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 .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 为对外开放决策提供了借鉴
  • 11. (2022·全国甲卷)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

    A .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 . 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 .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 . 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 12. 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
    A . 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 . 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 .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 . 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 13. (2022·湖南)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 . 人民的自愿选择 B . 各州(邦)实力不同 C . 建国路径的差异 D .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14. 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 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 . 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 . 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 . 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 15. (2022·全国乙卷) 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 . 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 . 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 . 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 . 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 16. 1967 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
    A .  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 B . 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 C . 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D . 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计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垄断是由历史的延续性和阶段性决定的。延续性是指中古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政化因子都是有继承性的,承自罗马时期,且继续以变化的形式影响后继的教育发展;而阶段性是指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殊性造成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垄断现象。

    ——王美君《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再认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性”角度分析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垄断教育的原因,指出推动上述垄断局面被打破的中国因素。
  • 18.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1) 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 (2)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 (3) 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 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 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 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上述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宋朝进行了评论,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 20.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