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2.5*30)
  • 1.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
    A . 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 B . 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 . 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 D . 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 2. (2022高三上·杞县月考) 《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材料中所涉及的战争(   )
    A . 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 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 .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D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3. 严复意识到引导女性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女性的体质不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主张对女性解禁缠足,使之认识到“天下兴亡,夫女有责”,并担负起强国富民的重任。这一思想(    )
    A . 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B . 为女性参政提供了制度保障 C . 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D . 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
  • 4.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

    ①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②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③促进南方经济开发    ④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0高三上·太原期中) 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掾,副职官员的通称),后来升为泗水卒史。曹参原为沛狱掾。任敖为狱吏,周昌及其兄弟周荷也是泗水主史。刘邦反秦队伍中骨干分子的出身特点折射出(   )
    A . 刘邦的号召力强大 B . 秦朝统治秩序的瓦解 C . 反秦主力源自楚地 D . 郡县制存在制度缺陷
  • 6. 吉语印章出现于先秦,在汉代大量流行,常见的有“日利”、“长富”、“日入千万”、“宜官内财”等。吉语印章在汉代流行的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发展 B . 重农抑商松动 C . 丝绸之路开通 D . 商人地位提高
  • 7. (2022高三上·响水开学考)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 . 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 B . 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 . 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D . 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 8.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机构设置统计表。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州(府)

    府(州)

    县(州)

    ①割据势力是推动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原因

    ②下稳上动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动的主要特征

    ③行政区划的变动受中央和地方权力博弈的影响

    ④行政层级不断增多是行政区划变动的总体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 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 . 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 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 10.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他指的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僭越,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等。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等级观念 B . 礼乐制度已变质并完全失去作用 C . 礼乐制度是当时治理国家的主要工具 D . 礼乐文化的表现形式由宫廷走向世俗
  • 11. (2022高三上·莒南开学考) 下图为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展出的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是对多种动物形象的神化,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此后,龙的形象逐渐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这件文物可以说明(    )

    A . 旧石器时代手工业技艺精巧细致 B .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崇拜出现 C . 龙的形象标志父系氏族社会确立 D . 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龙文化雏形
  • 12.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
    A .   属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 .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 C . 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D .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13. (2021高二上·成都月考) 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 B . “孝”成为选官标准 C . 官吏对儒学关注欠缺 D . 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
  • 14. (2022高三上·沙市区月考)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 . 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 . 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D . 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 15. 本书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近代工业发展的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

    章节

    主要内容

    第1章

    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

    第2~6章

    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发展状况

    第7~9章

    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

    第10章

    工业发展的特点,即节能省材型的发展模式

    第11章

    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A .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量变基础 B . 农本商末观念难以撼动 C . 社会呈现多元民主浪潮的萌芽 D .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 16.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恋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而清雍正帝提出“凡士农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黄宗羲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B . 雍正帝的主张符合了社会转型需要 C . 两者对立是两大阶级对立的表现 D . 明清之际社会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 17. 下表为白居易部分诗篇摘录。据此可知(    )

    A . 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 B . 唐代农民生产较繁忙 C . 农民被地主剥削较深 D . 作者对劳动者的关切
  • 18.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由此可见,他(    )
    A . 继承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 . 否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C . 认清了洋务运动的败因 D . 开启了政治变革的进程
  • 19. 《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经验,并说道“我闻殷坠命……肆于酒,故丧师矣”该铭文(    )
    A . 表明其书法是早期大篆书法代表 B . 反映了周人对商人喝酒误国的警示 C . 表明青铜铸造业发达 D . 反映了周代的天命观已发生了变化
  • 20. 有弟子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答曰:“此说之弊久矣,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这位“先生”(    )
    A . 是儒学开创者 B . 是理学集大成者 C . 开创宋代理学 D . 是心学集大成者
  • 21. (2022·内江零模) 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   )
    A . 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 . 短篇小说市场广阔 C . 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 . 市民阶层精神需求
  • 22. 洪武五年二月,诏命内外府州县及乡之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后又设族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褒扬或惩劝。材料主要表明(    )
    A . 市民文化日趋成为主流 B . 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 . 宋明理学逐渐深入人心 D . 宗族乡约制度发展完备
  • 23. 汤显祖是明代剧作家,有学者指出其作品《牡丹亭》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
    A . 社会主流价值观变化 B .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 中国文化发生根本变化
  • 24. (2022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自启继承禹王位始,王位世袭制下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发生改变,即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
    A . 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B . 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 C . 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 D . 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
  • 25. 商代的“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只是“诸侯之长”。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    )
    A .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B . 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 C . 标志着血缘宗法制的起源 D . 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 26. 《资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也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主张(    )
    A . 体现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B . 贯彻落实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 . 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D . 使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 27. 下面是洋务运动时期(1867-1895年)的批发物价指数表(指数是以1867-1895年的均值为100计算所得),根据该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A . 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并行 B . 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要力量 C . 社会经济贫困导致物价波动较大 D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8. (2022高三上·广东月考)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日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这表明(    )
    A . 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B . 中国汉朝制度尚有民主遗风 C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 . 汉制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
  • 29. (2022高三上·响水开学考)   1900年6月20日,清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如下图)。此道密旨(    )

    A . 加速汉族地主势力迅速崛起 B . 赋予地方督抚一定的自主权 C . 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D . 巩固了清政府政治统治根基
  • 30.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了“合族救国”思想,他主张“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该主张(    )
    A . 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B . 旨在抵制“民主革命”思潮 C . 意在敦促清朝实行新政改革 D . 助推了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二、非选择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兴建铁路,增辟内河航线,直接沟通内地和通商口岸的联系,扩大贸易地区。当时海关贸易报告曾记述:“通过这种工具(指:铁路),外国贸易能进入的地区大大扩大了。凡铁路所到的地方,那里就兴起了过去梦想不到的繁荣贸易。”……据1910年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82.4%,其中直接消费品又占65.4%,而生产资料只占17.6%。出口商品中,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占81.3%,其中半机器品占11.9%,机器品仅为6.8%。在6.8%的机器制品中,大部分还是外资工厂的产品。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成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