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32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 . 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 .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 2.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
    A . 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 . 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 . 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 D . 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 3.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枣宜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 4.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其中土地政策的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国共合作的实现 D . 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 5.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的是(   )

    ①2009年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 

    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 

    ③南京居民尚德义在1937年12月6日上午被日军抓获,在机枪扫射时幸免于难 

    ④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下表反映了 1937 年底至 1939 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    )
    时间 日本陆军总兵力 派往中国兵力 占总兵力的比例
    1937年底 24个师团 21个师团 88%
    1938年底 34个师团 32个师团 94%
    1939年底 41个师团 34个师团 83%
    A . 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 B . 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C . 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 D . 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
  • 7.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 . 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全部侵略势力 C .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 D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8. 据统计,1937—1938年,有121家民族工业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年7月至1938年10月,有304家民族工业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年12月至1940年7月,有448家民族工业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此可以得出( )
    A . 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 B . 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 C . 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 D . 全面抗战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
  • 9.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是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 .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 .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 . 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 D . 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10.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就毛泽东赴重庆发表了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
    A . 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 .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 C . 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 .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 11.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 )
    A . 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 . 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 . 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 . 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
  • 12.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中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3.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次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跟他儿子的一次谈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的伟大作用: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摘编自[美]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对其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何种力量?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侵华日军的暴行。
    3.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月,英舰进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鸦片战争结束。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擅自闯入人民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遭到人民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人民解放军炮兵击退。“紫石英”号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爱枝《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

    1. (1)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针对1842年和1949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