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52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沸点(依原图改绘)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 .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对手的根本原因是(    )
    A .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 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 . 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 德国的潜水艇战伤害了美国
  • 3. 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以改变

    B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

    中国重回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

    国联成立后初期被美国操控

    D

    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A . A B . B C . C D . D
  • 4.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的几个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党”等字眼在城市或乡间广大人民阶层中十分流行,俄国民众一夜之间几乎都成了社会主义者。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 . 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 . 暴力革命成为了俄国社会的共识 C .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D .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 5. 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 国内战争的破坏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 . 西方国家的封锁
  • 6. 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 786个。这说明苏俄(   )
    A . 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 B . 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 C .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D . 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
  • 7. 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材料说明农业集体化(   )
    A . 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 B . 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 C . 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 D . 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 8.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1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
    A . 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 . 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 . 苏联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 . 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 9.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    )
    A . 发展印度经济 B . 实现印度自由独立 C . 改善人民生活 D . 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 10. 20世纪初,埃及人民抗英斗争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主要是(   )
    A . 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保障作用 B . 华夫脱党领导多种形式斗争 C . 武装斗争和合法斗争相结合 D . 英国政府迫于压力作出让步
  • 11. 下表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行的梳理,其体现出该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

    民族解放运动

    领导者

    斗争方式

    斗争目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革命

    争取独立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非暴力不合作

    争取独立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酋长

    革命

    争取独立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民族资产阶级

    改革

    走上现代化之路

    ①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地区

    ②领导阶级多元

    ③斗争方式多样

    ④都取得了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 . 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 . 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 .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 13.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威胁。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三支主要力量,他们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从而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逐步形成。其建立的标志是(   )
    A . 《租借法案》 B . 《联合国家宣言》 C . 《大西洋宪章》 D . 《开罗宣言》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
    A . 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 . 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 . 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 D . 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 15. “在当代国际秩序内,即使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基本格局’的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是指(   )
    A . 一超多强 B . 两极格局 C . 多极化格局 D . 雅尔塔体系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联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7年

    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9月—10月

    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和

    1921—1922年

    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很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这些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最后终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政治、经济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