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是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 b | c | d | |
B | 无明显现象 |
| 有气体产生 | 有沉淀生成 |
c | 有气体产生 | 有气体产生 |
| 有沉淀生成 |
鉴别 |
方法 |
现象 |
结论 |
|
A |
鉴别固体中的成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
取部分样品溶于水中 |
产生白色沉淀 |
一定有BaCl2、Na2SO4 , 可能有Na2CO3 |
B |
鉴别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 |
取部分溶液,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
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
一定有Na2SO4、Na2CO3 , 可能有NaNO3 |
C |
鉴别气体的成分(含有CO、H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 |
将气体先后通入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中,再对玻璃管加热→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 |
黑色的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一定有CO、H2、H2O |
D |
鉴别生成的沉淀(含有Mg(OH)2、BaCO3、AgCl中的一种或几种) |
过滤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
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
一定有Mg(OH)2、BaCO3、AgCl |
溶液 | 甲+乙 | 乙+丙 | 丙+丁 | 甲+丁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无色气体 |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金属 |
锡 |
铅 |
锑 |
熔点/℃ |
232 |
327 |
630 |
A.不锈钢锅 B.铜导线 C.铝箔
BC段沉淀减少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一:取2个50mL活塞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检查气密性后备用。
步骤二:称取2团等质量的钢丝棉(每团体积约为6cm3)放入注射器内,A保持干燥,B用少量蒸馏水润湿。
步骤三:移动活塞,使它们均处于46mL刻度处,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孔(如图所示)。
步骤四: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活塞上端所处刻度/mL |
44.1 |
42.2 |
40.3 |
38.4 |
37.8 |
37.8 |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信息1.难溶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为氧化物和CO2
信息2.CO2能与Zn反应生成CO气体
信息3.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编组 |
等质量稀硫酸 |
金属粉末质量/种类 |
对应曲线 |
① |
含H2SO49.8g |
6.5g/镁 |
a |
② |
含H2SO49. 8g |
6.5g/锌 |
b |
③ |
含H2SO49. 8g |
6.5g/铁 |
c (待绘制)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
第1次 |
10 |
m |
第2次 |
10 |
7.4 |
第3次 |
10 |
6.1 |
第4次 |
10 |
5.6 |
第5次 |
10 |
5.6 |
试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