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0-19 浏览次数:9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巴南期末)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 . 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B . 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C . 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 D . 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 2. (2024七下·涧西期中) “‘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出自《易·系辞下》意为以正道示人。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上文所述,属历史评价的是( )
    A . “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 B . 唐太宗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 C . “贞观”意为以正道示人 D .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
  • 3.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的时序能帮助学生打开时空,发现历史的美好瞬间。与下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 . 实行郡县、统一全国 B . 定都成都、发展西南 C .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4.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下图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辉煌灿烂 D . 源远流长,求同存异
  • 5. (2024六下·济宁期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
    A . 大泽乡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黄巾起义
  • 6. (2022七下·佛山月考)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该措施的影响不包括(    )
    A . 农民人身绝对自由 B .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C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 . 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
  • 7. (2024七下·青县月考)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 .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 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C .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 8. (2022七下·封开期末)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西夏灭北宋 D . 蒙古灭南宋
  • 9. (2023七下·东明期末)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10. (2024七下·电白期中)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11. (2023七下·鸡泽期中) 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朝 D . 清朝
  • 12. (2024七下·南明月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 . 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 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 . 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 . 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 13.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下图毕昇成就非凡,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书中所措述的技术是(    )

    A . 造纸术 B . 雕版印刷术 C . 活字印刷术 D . 指南针导航技术
  • 14. (2024七下·陕西期末)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
    A . 水稻、向日癸 B . 玉米、甘薯 C . 马铃薯、粟 D . 花生、水稻
  • 15. (2024七下·宽城期末) 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 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 . 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 . 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 . 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 16.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资治通鉴》
  • 17.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为纪念一位民族英雄,郭沫若撰写了的一幅挽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张学良创作了一首诗:“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其实,他们称颂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戚继光 D . 文天祥
  • 18.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图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府 B . 设立宣政院 C . 戚继光抗击倭寇 D . 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 19. (2024七下·商城期末)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 . 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 .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 .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 20. (2023七下·惠城期末)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 21. (2024七下·道里期末)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
    A . 皇帝独掌朝政 B . 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 . 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 . 军机处高于皇权
  • 22. (2024七下·茶陵期末)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戏说脸谱》所唱的是被称为我国“国粹”的一种戏曲,它是(    )
    A . 秦腔 B . 昆曲 C . 京剧 D . 元曲
  • 23. (2024七下·寻乌期末)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康熙亲征噶尔丹 D . 雅克萨之战
  • 24.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清朝乾隆帝规定,军机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同时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如有地方督抚官员通过各种方式向军机章京刺探情况,必严加处理。上述规定(    )
    A . 有利于监察官员 B . 体现出军机处官员素质低 C . 确保政令保密性 D . 说明乾隆帝的疑心比较重
  • 25.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小说《红楼梦》主角贾宝玉“毁僧谤道”,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痛恨“八股”,却偏爱“杂书”。据此反映了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是(    )
    A . 维护封建礼教 B . 推崇儒家思想 C . 追求个性解放 D . 恪守男尊女卑
二、综合题
  • 26.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宋初在地方,由文官任州郡长官,知州不得兼任多州,并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后又划全国州郡为15路,在各路设转运、提点刑狱、安抚、提举常平四司,统称“四司”,分掌财政、刑法、军政及仓谷。路、州、县的官员均由中央官兼任,称为差遣,三年一换。

    ——摘编自安卓璋《中国史简编·古代卷》

    材料二:

    材料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国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拖,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材料四: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捕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哪些措施?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该朝代的这一制度有什么关系?
    3. (3) 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一机构?
    4. (4) 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 27.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二十一年和开成三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百年留学》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 (1) 请根据材料一,指出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并概括中日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至少四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 28. (2022八上·沂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土尔扈特银印

    此文物是清朝乾隆皇帝赐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的印玺,褒奖他率众战胜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壮羊。

    材料二: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 (1) 上述材料一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如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3. (3) 依据材料三,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利用这一原则管辖西藏?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