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同步)复习:戊戌变...

更新时间:2022-10-10 浏览次数: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士开始宣传维新变革。下列属于他们维新举措的有( )

    ①组织强学会

    ②发表《变法通议》

    ③创办《民报》

    ④“公车上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邓世昌—收复新疆 B . 左宗棠—黄海海战 C . 康有为—戊戌变法 D . 谭嗣同—辛亥革命
  •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 创办《中外纪闻》 B . 成立保国会 C . 成立强学会 D . 公车上书
  • 4.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以下建议,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 )
    A . “拒和争民族之气” B .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 “变法成天下之治” D . “练兵强天下之势”
  • 5. 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 . 黄兴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谭嗣同
  • 6.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推进中国的近代化?( )
    A . 器物技术 B . 政治制度      C . 思想文化 D . 生活习俗
  • 7.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幼稚的举人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鸦片战争
  • 8. 梁启超说:“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主张或口号是( )
    A . 变法维新 B . “自强”“求富”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民主、科学
  • 9. 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训练新式军队
  • 10. “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 . 1897年 B . 1898年   C . 1899年 D . 1900年
  • 11. 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 奖励发明 B . 废除八股 C . 精简机构 D . 裁撤冗员
  • 12. 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 . 康熙帝 B . 道光帝 C . 光绪帝 D . 宣统帝
  • 13.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
    A . 训练新式军队 B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14. 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
    A .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 . 训练新式军队
  • 15. 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见证了( )
    A .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 维新变法运动不可行 C . 封建制度的腐朽     D . 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
  • 16. 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太后,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材料表明( )
    A . 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 B . 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而遭到反对 C . 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 D . 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下表是戊戌变法的部分评价。

    书籍或人物

    评价

    《戊戌政变记》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清代通史》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

    赫德

    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传》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1. (1) 材料一中“变法派”主要代表是哪些人?这些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变法存在的局限和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18.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船炮之利,其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材料三: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材料四:“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1. (1)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 (2) “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为什么“无力回天”?
    3. (3)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
    4. (4) 根据材料四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顺应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三、综合题
  • 19.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 (1) 上图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 (2) 1895年春,他们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 (3) 1898年夏,他们又参与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