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 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 |
唐代 | 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
明初 | 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
清初 | 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形成,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建立、巩固的成果。促进了都县制的普遍推行,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它包括以宰相制度为主的中央中根机构和相应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制、行政监察制度,以郡县制为结构形式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有选拔行政人才的人事选被制度,组建为自上而下、交错契合、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
——摘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和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 1933年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政府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强调公务员的速任由最高考试机关一考试院负责,根据(考试法》由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这种“考小不考大”的制度为人所诺病。如戴季陶外甥凭追随戴“革命”有功,从小学校长一跃成为检叙部司长。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 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其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
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皇宫。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 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
材料一:
材料二: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古代 |
近现代 |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莫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惟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 “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上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