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私立求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 1.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汉初刘邦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名曰榆荚钱,重三铢”;“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此币不仅由国家铸造,还准许地方官府和民间的富人仿铸。汉武帝时又多次变更,最后“罢半两钱,行五铢钱”,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并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由此可知(    )
    A . 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 B . 汉代钱币重量始终保持一致 C . 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 D . 国家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 2.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汉代,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市场上的白银货币量不足 B . 统治者对丝绸服饰的偏爱 C . 政府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 D . 丝绸具有高度流通的价值
  • 3. (2022高二上·辽源期中) 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

    宋(960—1279年间)

    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

    26,000万贯

    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

    技术劳动力(月工资)

    约4500钱加9斗米

    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

    约3000钱加15斗米

    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

    金、银、钱

    米、谷、银、布

    A . 粮食产量增加替代部分货币职能 B . 商品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C . 白银大量流入推动市场发展 D . 民众生活困难导致以物易物
  • 4.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既有本国的银两、银元等,也有墨西哥鹰洋、法国安南银元等;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近代中国货币主权遭严重破坏 B . 资本输出始终是外国侵华的方式 C . 国家分裂导致纸币发行权分散 D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艰难性
  • 5.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援助往往附加大量的经济、政治条件,直接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还可以监督东欧国家预算的制定,要求会员国提供本国的经济信息等。这表明两个组织(   )
    A . 已经超出国际货币体系的职责 B . 带来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C . 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 D .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发展
  • 6. 右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 B .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 C . 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D .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显著和加强
  • 7.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唐朝土地兼并严重 B . 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C . 唐朝妇女可以参军 D . 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 8.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 .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 . 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
  • 9.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 . 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 . 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 . 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 10.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租庸调制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 . 两税法基本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一条鞭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摊丁入亩一定程度助推了人口增长
  • 11.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清朝实施摊丁入亩,即将一省总丁银平均摊入地亩田赋之内统一征收。如表反映(   )

    直隶十府五州通省摊丁后负担变化表。(单位:两)这说明

    府、直隶州

    顺天府

    永平府

    天津府

    大名府

    总计

    原征丁银

    36264.76

    26783.24

    8278.37

    47188.41

    400171.7

    摊入丁银

    26903.77

    14357.44

    17183.69

    56760.58

    404854.9

    A . 天津府地区相对地多丁少 B . 永平府农民赋税负担最轻 C . 标志着农业税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 D . 由康熙皇帝下诏推行
  • 12.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某朝颁布的新法规定: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关于此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施始于雍正帝时期 B . 标志着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C . 农民可以出银两代役 D . 是白银流通量减少的产物
  • 13. (2022高二上·徐州期中) “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    )
    A . 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 . 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 D . 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
  • 14.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认为,在明朝后期赋税改革推行后,“田赋和力役折银征收,农民必须出卖更多的产品以换取银两,这就大大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的过程。”由此可知(   )
    A . 农副产品商品化有被迫现象 B . 农民承受了官府沉重的剥削 C . 赋税改革并未真正付诸实施 D . 统一征银影响农业生产时间
  • 15.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材料主要反映了(   )
    1842年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
    1950年 政府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A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现了关税自主 B .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 . 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 . 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 16.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有五次(如图):1980年起征点为800元;2006年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2008年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2011年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2018年起征点提高5000元。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B .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新中国时期 C . 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D . 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 17.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并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 扩大统治基础 B . 杜绝人口瞒报 C . 清查土地隐瞒 D . 确保赋税征收
  • 18.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秦朝时期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登记程序和登记的内容,对虚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的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的成文法典公之于众。由此可见,秦朝的户籍制度(    )
    A . 体现了重农抑商 B . 具有明显的职业性 C . 加强了基层治理 D .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 19. (2023高二下·黄石) 宋代的城市救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灾荒民众和本族成员,而是面向广大的贫困民众。朝廷不仅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颁布了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如救助赤贫者有居养令,安置流浪人员有乞丐法,开展疾病救助有安济法。由此可见,宋代的城市救助(   )
    A . 坚持以人为本 B . 构建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C . 法律体系完备 D . 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
  • 20.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

    A . 民间风俗习惯决定基层治理   B .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   D . 基层自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补充
  • 21. 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有土地的税户),又招诱客户(没有土地的侨居者)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则邦本自固。”据此可知,吕大钧主张(   )
    A . 加强社会管理 B . 壮大自耕农队伍 C . 改革户籍制度 D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22.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实户口,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政府编户增长一倍有余。隋朝这一举措(   )
    A . 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B . 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 C . 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 D . 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 23.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由于均田制的实施,赋税制度又把田租和人头税合并,演变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调制”,唐朝初年,户调制发展为以丁为征收单位的租庸调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丁银成了田赋的一项附加数额。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材料二: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特权户籍以官户最为典型,可以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三国时期规定军户的儿子仍为士,士兵的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匠户主要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明确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统治者根据户籍管理中在册的人口多少来征收赋役,因此,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收赋役的情况。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关系的理解。
  • 24.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卫所制度是明朝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军事组织管理制度,各地驻守卫所对安定一方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卫所制度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同时又揉合元朝的军事职官制度。继承前朝“以籍定役”和“役皆永充”的思想,分户列等以定差役,卫所军的身份一旦确立,除非特别规定,世代为军。明代卫所制的实施以屯田制为经济基础,利用卫所士兵垦种荒地,缓解国家戍守与军费供给矛盾。明代的卫所不能理解为现在的军营,它更类似于现在的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上都管辖有面积多少不等的耕地和多少不一的旗军、普通民户或少数民族人口。

    ——摘编自彭勇《明代卫所制度流变论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卫所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创设卫所制度的意义。
  • 25. (2022高二上·沧县月考)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 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 编户制度 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 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 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分担。
    清朝 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