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8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 生产力发展,墓葬文化相似 B . 氏族内部分化,封建等级出现 C .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D . 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 2. 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   )
    A . 统治秩序较为稳定 B . 移民实边得以落实 C . 燕国国君权力较大 D . 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 3. 2021年广州市先秦考古取得重要进展,下述考古成果主要体现了(     )

    黄埔陂头岭遗址

    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260个,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8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

    增城金兰寺遗址

    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46座(出土古人类遗骸43具),各时期灰坑、柱洞、水井一批,出土各类文物208件套,以及贝壳、鱼骨、龟甲、鹿骨、猪骨等动物标本。

    A . 岭南先秦文明进程 B . 中原与江南文化交融 C . 华夏海洋文明起源 D . 阶级产生与国家起源
  • 4. (2022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     )
    A . 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 B . 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 C . 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 D . 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
  • 5. (2022高一上·长春月考) 易中天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其中的“动机”是(       )
    A . 树立皇帝的权威地位 B .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 . 发展封建的思想文化 D . 消灭其他的异端学说
  • 6. 如图为东汉画像砖戏虎图,据记载,汉代搏兽活动很兴盛,皇室园囿中饲有多种禽兽,以供游乐。当时的人们认为猛兽是可以驯服的,百兽驯服听命是国泰民安的瑞兆。据此可知,此类画像砖(     )

    A . 证实了汉代国家统一安定 B . 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 . 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 D .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7. (2022高一上·海林月考) 魏晋时期士族如与庶人通婚,就会成为门阀之玷(污点)。如与比庶人地位还低的工商杂户通婚,则将被降籍甚至被加罪。这一现象说明此时(    )
    A . 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 . 门阀制度导致了阶层固化 C . 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D . 九品中正制影响门第观念
  • 8. (2022高一上·阳江期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征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结为儿女亲家;其下令修订的《氏族志》也将崔、卢、郑、李、王等山东士族列为第一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婚姻自主的意识增强 B . 门阀士族把持了政坛 C . 世家大族影响力犹存 D . 社会风气正不断改善
  • 9.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 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这一现象(     )
    A . 便于政府加强地方管理 B . 利于士族门阀掌握政权 C . 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 . 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 10. “井真成侯墓志铭”为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街命远邦,驰聘上国。……以开上元计二年正月口日,乃终於官弟,春秋卅六。皇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这篇墓志铭( )
    A . 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B . 证明了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 C . 体现了唐太宗对井真成的赏识 D . 体现了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
  • 11. 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绘制思维导图。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

    A . 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 B .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积弱”局面、青苗法 C . 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 D . 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甲法
  • 12. 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隋唐时期运河图                                           元代运河、海运图 

    A .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 . 在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日益明显 C . 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 . 政治中心转移决定交通发展
  • 13. 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   )
    A .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 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 14. 宋朝政府颁布“刻书之式”,以律令条文规范书籍印刷出版,不按条文出版的书籍视为假货和盗版。南宋罗樾刊刻其师段昌武《从桂毛诗集解》一书,段昌武的侄儿诉状要求严惩。朝廷即发出公文要求当地官府“治罪罗樾”,并声言再有不守规约者,“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南宋政府的这一行为(     )
    A . 是政府文化专制的体现 B . 规范了雕版印刷业 C . 蕴含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D . 阻碍了儒学的传播
  • 15.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这反映出,当时江南(     )
    A . 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B . 农民人身依附松弛 C . 地方收入逐渐增加 D .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 16. 17世纪80年代后期,康熙帝下令:出海贸易的商船,载重量限于500石以下,横梁不得超过一丈八尺,船身前后须刻有“商”字样,两旁刻省州县几号货船,且须由地方官印烙。海商须预先取具连环保结,才能向州县申领执照。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 废止“闭关锁国”政策 C .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D . 赋予地方贸易自治权
  • 17. 1704年,教皇发布了禁止中国教徒用“天”或“天主”称呼上帝等七条禁约;康熙皇帝看到禁约后说:“……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这表明(     )
    A . 教皇违背了宗教改革精神 B . 认知差异阻碍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 . 清朝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 . 西方国家蓄意干预中国信仰自由
  • 18.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被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
    A .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 B . 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政策差异 C . 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 .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 19. 明朝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农民多从事纺织业。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 .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有所增强 B . 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 . 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 . 手工业发展超过农业
  • 20. 明代詹荣撰于嘉靖年间的《山海关志》,分为了地理、关隘建置、官师、田赋、人物、祠祀、选举等条目;刘效祖刊刻于万历年间的《四镇三关志》,分成了建置、形胜、军旅、粮饷、骑乘、经略,制疏、职官、才贤,夷部等条目。据此可知,明代地方志的编修(     )
    A . 重在阐发明代边疆政策 B . 旨在应对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 . 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
  • 21.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均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3. (3) 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罗凯《唐十道演化新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唐代“道”设置的变化。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祜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1. (1) 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 (2) 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 24.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贛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2. (2)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核心主张。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清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