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2-11-08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b ></b>
  • 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水绵和草履虫都没有中心体 B . 眼虫和衣藻都有叶绿体 C . 酵母菌和变形虫都有细胞核 D . 黑藻和大肠杆菌都有细胞壁
  • 2.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主要是因人体某细胞器中一种分解大分子的酶发生缺陷,导致原应被分解的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而形成的疾病。该病患者缺陷酶最可能分布的细胞器是()
    A . 内质网 B . 线粒体 C . 高尔基体 D . 溶酶体
  • 3.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B . 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已发生了分化 C .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
  • 4. 为开展用大蒜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科研人员配制了浓度为0.01、0.025、0.1、0.15、0.25、0.5、0.75、1.00mmo/L等8种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将大蒜植株的根系分别全部浸入200mL上述8种溶液里,其他培养条件均适宜且相同。4h后取出植株,测定得到下图所示的大蒜植株根系磷酸盐吸收速率曲线。大蒜根细胞中磷酸盐浓度为0.04~0.12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由图可推测大蒜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 B . 磷酸盐浓度为0.5mmol/L时,运输磷酸盐的转运蛋白不是载体蛋白 C . 磷酸盐浓度为0.8mmol/L以后,限制了吸收速率的因素有转运蛋白数量 D . 大蒜根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磷脂等
  • 5. 现将a、b两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两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c、d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c试管中细胞a体积增大;d试管中细胞b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 水分交换前,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 . 水分交换后,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d溶液<c溶液 C .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 D .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 6. 对某雌性动物的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甲细胞中染色体1和2间未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B . 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C . 丙细胞可表示由乙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 D . 乙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 7. 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控制,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a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黑色。将基因型为Avya的黄色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与基因型为aa的黑色雄性小鼠交配,实验如下。

    父本(aa)×母本(Avya)

    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黑色小鼠数量

    子代Avy基因前端特殊序列甲基化程度

    实验组: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

    对照组:孕期饲喂正常食物

    已知母体的营养供给会影响子一代DNA的甲基化;Av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小鼠体色越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黑色小鼠数量①多于② B . 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C . 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会增加DNA的甲基化 D . 表观遗传中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不受调控
  • 8. 某同学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查到了以下三个资料:

    资料1:DNA外部为水溶液环境,碱基具有疏水性,磷酸和脱氧核糖具有亲水性。

    资料2: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对DNA分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DNA分子中,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资料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给DNA拍了多张X射线衍射图谱,他们发现DNA翻转180°后的图谱与未翻转时的一模一样。

    下列叙述不是由资料1~3得出的信息是()

    A . DNA由两条单链组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B . 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 C . 碱基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D . 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 9. 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2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25%可育、75%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 . 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40 C . 亲本产生的不育雄配子数是可育雄配子数的3倍 D . 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 10.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野兔,19世纪中叶,有24只来自欧洲的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100多年后,这里的野兔超过了6亿只。野兔大肆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政府曾尝试用毒杀等多种防治手段控制野兔数量,但均未成功。科学家引入了一种对野兔致命的病毒,才控制了野兔数量。后来人们又发现,死于该病毒的野兔越来越少;引入初期,该病毒的毒性很强,后来毒性就逐渐减弱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野兔引入初期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 B . 病毒起选择作用,可以使野兔抗病毒基因频率提高 C . 病毒可能与野兔协同进化,最终表现为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 D . 病毒与野兔之间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新物种
  • 11. 为了“验证植物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某小组做了如下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

    实验结果

    ①切去根冠

    根都失去了向地性

    ②重新长出根冠

    恢复向地性

    A . 实验中处理①利用了“减法原理”,处理②利用了“加法原理” B . 根冠的重新长出与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有关 C . 植物的向地性与根冠产生的生长素、脱落酸有关 D . “淀粉—平衡石假说”可解释重力对根的向地性影响
  • 12. 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膜中的钠钾泵每消耗一个ATP分子,向细胞外转运3个Na+ , 向细胞内转运2个K+。已知平滑肌细胞与神经元一样,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若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功能低下,则其细胞表面肾上腺素受体增加,细胞收缩加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 呼吸抑制剂可能改变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的膜电位 C . 钠钾泵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减弱 D . 钠钾泵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 13. 下表是某一灌木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土壤中的含氮量及植物和细菌的种类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土壤含氮量(g/kg)

    植物种类(种)

    细菌多样性指数(ACE)

    初级阶段

    0.04±0.01

    11

    3694.97±676.29

    发育阶段

    0.05±0.01

    12

    3939.91±510.61

    成熟阶段

    0.06±0.01

    18

    3853.56±487.31

    注:ACE指数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

    A . 土壤氮含量逐渐增多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有关 B . 随灌丛的逐渐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 . 灌丛植物可以改良土壤,土壤环境也会影响植物 D . 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地一定能够演替形成森林
  • 14. 泡菜腌制过程需对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定期测量。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如C转变为U,A转变为I(次黄嘌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亚硝酸盐通过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而促使基因突变 B . 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 C . 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D . 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 15. 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B .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处理和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 C . 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经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D . 驱蚊草培育的原理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
  • 16.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个体可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原材料,如图是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操作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图中X表示愈伤组织,Y理论上是单倍体幼苗 B . 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水稻花药、培养基及操作工具进行灭菌处理 C . 过程①和②所用培养基中激素用量的比例不同 D .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二、<b>多选题</b>
  • 17. 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颗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B . F0-F1颗粒中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 C . 实验中[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Ⅱ D . 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18. 下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已知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 . 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C . Ⅱ-6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D . Ⅱ-3和Ⅱ-4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1/4
  • 19. 当一个人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时,身体的调节机制会启动,实现内环境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 . 血液中醛固酮的浓度下降,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降低血浆渗透压 B .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回升 C . 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上升,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量增加 D . 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行为,血量增加,血压回升
  • 20. 竹蝗会造成竹林减产。研究者对竹林单作、竹林桃林邻作模式下竹林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竹蝗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植模式

    竹林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竹林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竹林桃林邻作

    1.4

    0.2

    0.1

    1.8

    2.2

    A . 调查竹蝗成虫和若虫数量的方法都是样方法 B . 由单作转为邻作,竹蝗种群的年龄结构由若虫:成虫≈1:1.6改变为1:1 C .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 D . 桃林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三、<b>综合题</b>
  • 21.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铁又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科研人员以某品种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探究Fe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Fe2+含量

    叶绿素总量(mg·Kg-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0

    1.79

    2.58

    0.050

    227.12

    1.0×10-4

    2.27

    5.92

    0.073

    237.20

    2.0×10-4

    2.33

    6.18

    0.079

    243.21

    3.0×10-4

    2.06

    5.27

    0.064

    219.78

    4.0×10-4

    1.87

    1.26

    0.059

    225.56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 (1) Fe是细胞所必需的(填“大量”或“微量”)元素,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用试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
    2. (2) 在Fe2+含量从0到2.0×10-4时,叶片中叶绿素总量,从而使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将更多的光能转化为中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净光合速率提高。
    3. (3) 与Fe2+含量为2.0×10-4相比,Fe2+含量为3.0×10-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表明此时成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其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Fe2+含量继续增大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而,表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如可能铁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的活性改变,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 2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种植粳稻,南方主要种植籼稻。籼-粳稻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于部分配子不育,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稻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 , 粳稻的基因型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又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回答:
    1. (1) 粳稻和籼稻来自同一个祖先,由于存在,导致两个种群出现差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亚种。
    2. (2) 籼稻×粳稻产生F1 , F1自交获得F2 , 则F2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占的比例为
    3. (3) 科研人员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与糯性籼稻品系杂交得F1 , 让F1做母本与糯性籼稻品系杂交获得F2 , 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配子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实验结果证明M与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在下图中将实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

    4. (4) 科研人员把基因H导入(3)F1(A1A2B1B2Mm)中,若基因H能使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50%恢复可育。该转基因稻自交,子代中A1A2B1B2Mm所占比例为
  • 23.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心和枢纽。在女性月经周期时,下丘脑会分泌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LH(黄体生成素)及FSH(卵泡刺激素)。FSH会刺激卵泡发育成熟,而卵泡会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LH会刺激黄体释放黄体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排卵前主要是FSH起作用,排卵后主要是LH起作用。请回答:
    1. (1) 动情素调节下丘脑分泌GnRH的方式是(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已知GnRH是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填“细胞膜”或“细胞质”)。
    2. (2) ①请画出整个月经周期中LH的相对浓度变化。(由圆点处开始画)

      ②排卵前后LH相对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排卵前:下丘脑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进而刺激卵泡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

      排卵后:下丘脑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进而刺激黄体释放黄体素抑制GnRH的分泌,

  • 24.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3种蝌蚪,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期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请回答:

    1. (1) 甲、乙、丙种间的关系是,依据是
    2. (2) 由表中信息可推测捕食者主要捕食,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3. (3) 若想研究人工池塘内某种挺水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 该挺水植物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 . 该挺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C . 该挺水植物的植株高度 D . 该挺水植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 25. 载体分为克隆载体(用于大量扩增外源DNA的载体)和表达载体(使目的基因既能扩增又能表达出相应蛋白的载体),大肠杆菌pUC118质粒是常用的克隆载体,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lacZ基因。已知①lacZ基因表达产物在X-gal和IPTG存在下,可以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菌落呈现白色。②pUC118质粒中仅lacZ基因中具有限制酶A的识别位点。③胰岛素基因两侧分别具有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图1是pUCI18质粒经限制酶A切割后的DNA片段;图2~4是目的基因——人胰岛素基因经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切割后的片段。

    1. (1) 克隆载体pUC118质粒经改造后可作为表达载体,需要增加的表达元件(结构)有
    2. (2) 限制酶B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作用的化学键分别是
    3. (3) 科研人员将经处理后的胰岛素基因与图1所示pUC18质粒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将得到的混合物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前,大肠杆菌需用处理。
    4. (4) 若筛选出目的菌株,则培养基中除营养物质外,还应添加。目的菌株在该培养基上的生长特点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