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题:03 火...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 . 1905年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D .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 2. (2022八上·濉溪月考)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 . 割占香港岛 B . 割占九龙司 C . 旅顺大屠杀 D . 火烧圆明园
  • 3. (2022八上·广州月考)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近代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
    A . 英国强行占领香港岛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美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D .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 4. (2022八上·子洲) 焚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
    A . 英俄联军 B . 八国联军 C . 英法联军 D . 俄美联军
  • 5. (2022八上·沙田)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如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八国联军侵华
  • 6. (2022八上·沙田)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____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

    A . 德意 B . 俄奥 C . 英法 D . 美日
  • 7. 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火烧圆明园 C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 . 对华倾销商品
  • 8.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
    A . 中法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鸦片战争
  • 9. 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下列对这段材料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B . 李慈铭否认了外国人对圆明园的侵略行为 C . 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的第一手史料 D . 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0. 在1860年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英国指挥官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材料反映了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是(    )
    A . 圆明园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 B . 为英法盟军的抢劫行为作掩护 C . 对清政府进行报复 D . 清政府不同意开放通商口岸
  • 11. 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材料中的“好办法”指的是(    )
    A . 发动鸦片战争 B . 火烧圆明园 C . 强占中国大片领土 D . 对华倾销商品
  • 12. 咸丰十年(1860年),奕曾上奏道:“自开城后,该二国带兵二万余,分踞京城,所有城内仓库及各衙门,彼亦深知。”奕上奏所指的事件是(    )
    A . 英军控制南京下关江面 B .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C .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 D .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
  • 1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虎门销烟 C .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D .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 14. 陈旭麓教授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看法的主要史实依据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 B .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 . 英法联军联合镇压了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 D . 英法联军攻下了南京
  • 15. 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 . 英国和美国 B . 美国和法国 C . 英国和法国 D . 英国和德国
  • 16. (2022·云南) 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 B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17. (2022九下·蓬安月考)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2022·长安二模)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求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所指史实是(    )
    A .   割占台湾 B . 火烧圆明园 C . 干涉还辽 D . 索银4.5亿两
  • 19. (2022·扶绥一模) “马首是瞻,百年回归。”2020年12月1日,时隔160年后马首铜像回归祖国。当年它见证了(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C . 日军旅顺大屠杀 D .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 20. (2022·牡丹江二模) 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 C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 . 南京大屠杀 .…
  • 21. (2022·文山一模)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 .   割占香港岛 B . 火烧圆明园 C .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22. (2022·南岸一模) 2019年11月,流失海外的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行,之后将收藏在北京圆明园管理处。马首、铜首的流失与下列哪一场战争有关(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3. (2022九下·开封月考)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园----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马首流失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4. (2022·百色模拟)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 C . 镇压义和团 D . 南京大屠杀
  • 25. (2022九下·江阴月考) 随着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回归圆明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如下图)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导致十二兽首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6. (2021八上·澄海期末) 咸丰帝病逝前朱批“览奏易胜愤怒!”这里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耻辱图腾”是(    )
    A .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 . 东交民巷被辟为使馆界
  • 27. (2021八上·高州期末) 下表是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的拍卖清单(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1861年7月

    佳士得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年6月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珐琅制品,其中“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年7月

    佳士得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A . 合法通商贸易所得 B . 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 . 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 . 友好访问获赠的国礼
  • 28. (2021八上·德惠期末)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劫”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中法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1. (1) 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2. (2) 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 (3) 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 30.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 (3) 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4. (4) 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你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