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24 古人谈读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巩固练习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7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勤勉   爱好)      不(耻辱 通“瞎问”) B . 默而之(记住)      学而不(满足) C . 诲人不(疲倦)      学如不(赶不上) D . 古,以求之者也(爱好   聪敏)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报偿  索然无味 B . 借签  大显身手 C . 过隐  别出心裁 D . 述说  无病而申
  • 3. [搭配]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辟空地   制定公约   气候温顺   摆放搭石 B . 保持平衡   保留意见   保管物品   保护实力 C . 召集大臣   召开会议   召唤亲人   召见下属 D . 饱览胜景   饱读诗书   饱含美食   饱尝艰苦
  • 4. 下列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B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C .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 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应该按知道来处理。)
  • 5. 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与作者或出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B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三要有恒。曾国藩 C .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D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诗经》
二、填空题
  • 6. 重点句子品析
    1. (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 (3)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7. 填空
    1. (1) 古人对读书有许多经典的理解和诠释,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晋代科学家葛洪认为治学应该“不饱食以终日,。”《论语》中说:“,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2)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中经常渗透大量的佛家哲理,因此,他被世人称为。诗中以动写静的写景千古名句是“”反用典故《楚辞》“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句是“。”
    3. (3) “我的书房我做主”,你在书房中最想悬挂的读书名言是“。”
三、语言表达
  • 8.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1)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9. 百字练笔。
    你平时是怎样读一本好书的?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吧。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小天地。

    《古人谈读书》节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重要

    1. (1) 在原文横线上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 (2) 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回顾旧知,此句中“”字也可以理解为“我”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看注释,“谓”的意思是,代字入词,“余尝谓”的意思是,想一想,我说了什么?连词成句,可以知道“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

      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既”可以组词为“既然”,将其代入原文,“心既到矣”的意思就是,读书时最重要的心都到了,那自然而然,眼口会怎么样?连起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

    3. (3) 有关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如:
  • 11. 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是看那个地方,无论多久都不懂的。______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鲜明。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 (1) 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 (2) 读文章填表。

      姓名

      读书法

    3. (3) 联系上下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4. (4) 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5. (5) 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列举数字 B . 举例子 C . 打比方
    6. (6) 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