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历时10天的盛会,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社会各方面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共同纲领,是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开端的标志。
——摘自李正华、张金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
材料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部分)
时间 |
立法内容 |
1954年9月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
1966年起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 |
1982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
——据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整理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