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课时规范练12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订的《太平礼制》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这反映了洪秀全(   )
    A . 逐渐放弃平均主义理想原则 B . 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C . 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与清对峙 D . 日趋走向腐化及堕落
  • 2.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 .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 3.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这种不同(   )
    A . 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 B . 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 C . 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 D . 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
  • 4. 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和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 )
    A . 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 . 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 C . 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 . 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
  • 5. (2022高三上·庄河月考) 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    )
    A . 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 . 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 . 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6. 据《申报》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电、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有“恭请圣安”等字样。这可以说明(  )
    A . 民主共和已是民心所向 B . 民主政治有待进一步启蒙 C . 政治等级关系亟待打破 D . 西方政治理念被普遍接受
二、非选择题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据《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