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质构成 | B.性质与用途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③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霓虹灯 |
C.实验操作 | D.实验方法 |
①先查气密性,再装药品②气体先验纯,再点燃 ③用滴管取液,先伸入液体,后挤压胶头 | ①鉴别O2、CO2---用澄清石灰水②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③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 |
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②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③分子和原子都不显电性;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⑤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可显不同化合价。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燕麦片营养成分表 | |||
项目 | 每100g | 项目 | 每100g |
能量 | 1606KJ | 钠 | 8mg |
蛋白质 | 11.4g | 镁 | 110mg |
脂肪 | 8.0g | 锌 | 2.38mg |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O2(选填“>”或“=”或“<”)。
Ⅱ、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①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C.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的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淀粉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如图1)。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青蒿素(如图2),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
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步骤Ⅰ:;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
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MnO2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5。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