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 /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5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知者不惑 B . 虽覆一篑 C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 . 若火之始然
  • 2. 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就有道正焉 人不仁 B . 见贤思齐   风雨兴 C . 譬如山  克己复礼 D . 为己任  壹是皆修身为本
  •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黑体字的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就有道而 B . 大学之道,在明德 C . 无羞之心,非人也 D . 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
  • 4. 下列句子与“陈亢问于伯鱼曰”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 . 非恶其声而然也
  • 5. 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譬如平地 B . 小子何莫学夫《诗》 C . 知所先后,则近道 D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家学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②,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 7. 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 8. 请筛选、整合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慎独”下定义。要求不超过100字。

    “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方法,最早载于《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

  • 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不忍伤害别人的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④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端:开端、起源、源头。⑦我:同“己”。⑧然,同“燃”。

    1. (1)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不忍别人受害的心,有了施行不忍别人受害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B . 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 C . 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D .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这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保有天下。
    2. (2) 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不忍人之心”的理解。
二、能力提升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主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知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斋曰:“不动心有道乎?”主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斋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上》节选)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有此霸王不乎     异:奇特 B . 持其志,无其气     暴:糟蹋 C . 夫其焉,气次焉     至:周到 D . 非义袭而之也      取:取得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若挞于市朝     故一世雄也 B . 志壹动气     淇有岸 C . 敢问夫子恶长     其闻道也固先 D . 其外之也     不能之兴怀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②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定公 , 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 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 , 歠粥 , 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歠(chuò):饮,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B .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C .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D .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 . 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C . 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D .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泛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们对此不满。 B . 太子担心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于是再次派然友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认为这件事处理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太子。 C . 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D . 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尽孝的问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5.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