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为中华之...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ù

    qīng  xī

    bào fu

    xiōng  huái

    zàn tàn

    yí  huò

    biǎo qíng

    wàng huái

    guǒ zhēn

    fēi fán

    zhǐ wàng

    xùn  chì

    tǐ huì

    fèn liàng

    xiǎng liàng

    bào  xiào

    zhōng  huá bú  zhèn

    zuǒ gù  yòu pàn

  • 2.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起(jué qū)       铿(jiàng qiāng)

    (huì huò)     欺(lín líng)

    (lǚ lǒu)        死(zá yà)

  • 3.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若有     ②为之     ③忘怀

      不解     ⑤热闹     ⑥右盼

      ⑦光门楣          ⑧中华不

    2. (2) 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3. (3) 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4. (4)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与看有关的成语是,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看:

      聚精会神地看           恭敬地看     

      从低处望上看           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5. (5) 词语⑧中所填的汉字的意思是(    )。
      A . 摇动,挥动 B . 振动 C . 奋起,振作
    6. (6) 词语⑥中所填字的意思是(    )。
      A . 拜访 B . 照顾,注意 C . 回头看,泛指看 D . 文言连词,但,但是
    7. (7) 的意思是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它的反义词是
    8. (8) 节日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
    9. (9) 老人地看着这座古桥,面露微笑,似乎想起了以前桥上的故事。
    10. (10) 仿照画横线词语的结构,再写两个词语:
    11. (11) 选词填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冰川正在消失?”我地问妈妈。
  • 4. 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B . 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 C . 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 D . 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 5. 初知内容▶(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填空)

    本文写的是(人名)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和远大

  • 6. 辨字组词

      惑   振

      或   震

  • 7. 句子作坊。(按要求写句子)
    1. (1)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写句子)
    2. (2) 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穿着破烂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修改病句)
    3. (3)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改为“把”字句)
二、现代文阅读
  • 8.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1) 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若有所思:        抱负:

    3. (3) 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①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描写

      ②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描写

      ③他睁大眼睛。描写

    4. (4) 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是
    5. (5) 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 9. 语段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二)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1) 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词语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远大的志向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

    3. (3) 当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此可见,周恩来是一个的少年。
    4. (4)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是因为(    )(多选)
      A . 伯父告诉他的。 B . 周恩来目睹了外国人在中国的霸道行为,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C . 周恩来从小有远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怀,能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D . 周恩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故意说大话。
    5.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读。(    )
      A . 佩服、感叹陷 B . 惊讶、疑惑 C . 自信、坚定 D . 高兴、激动
    6. (6) 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
三、语言表达
  • 10. 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下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