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专题专练——实验探究(2)

更新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12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1·抚顺模拟) 小卓和小典在做“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游码未归零时天平已平衡。当游码归零后,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小卓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 (2) 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豆浆,用天平称出总质量为g。
    3. (3) 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读出体积为
    4. (4)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豆浆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豆浆的密度为
    5. (5) 若所用的10g砝码已生锈,因此测出的豆浆密度(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 (6) 小典在测量鸡蛋的密度时选取了以下实验器材:天平、大烧杯和小烧杯各一个,并利用刚刚测量过的豆浆(密度用 表示),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鸡蛋的质量为

      ②用天平测出的质量为

      ③在大烧杯中装满豆浆,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的下方,如图丁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将鸡蛋浸没在豆浆中,溢出的豆浆全部流入小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的质量为

      ④鸡蛋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

  • 2. (2022·丹东)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 (1) 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 (2) 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观察到从第2.5min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

    3. (3) 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4. (4) 实验结束后,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8℃,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B示数如图丙所示为℃,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结合上述现象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
  • 3. (2022·朝阳) 学习了透镜的知识以后,小明借来了爷爷的眼镜片进行了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太阳光经过镜片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判断,爷爷佩戴的是(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镜片的焦距是cm。
    2. (2) 他把镜片放置在桌子上,调节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墙上出现了窗户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 (3) 小明将镜片向上移动一定高度,墙壁上的像将(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仍然成在原来的位置”)。
  • 4. (2022·鞍山) 同学们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光具座、光屏等实验器材。

    1. (1)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选用(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竖直放置在乙位置,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乙位置右侧。移动蜡烛B到丙位置时,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2. (2) 将蜡烛B换成光屏,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3. (3) 接着同学们想利用上述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将乙处器材换成一个凸透镜,光屏上恰好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 (4) 把蜡烛A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继续向左移动蜡烛A,光屏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A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 5. (2022·抚顺) 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2) 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
      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的实像。
    3. (3) 在(2)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4. (4) 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 6. (2022·抚顺) 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 (1) 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 (2) 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 (3) 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4. (4) 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 (5) 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 7. (2022·抚顺) 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之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盐水的密度。

    1. (1) 小浩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测量前,调节天平的顺序是 (填字母)。

      A.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测量盐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盐的质量为 g。

      ③用量筒取60mL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盐倒入烧杯,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④盐水的密度ρkg/m3

    2. (2) 小然的方法如图丙所示: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用字母m1、m2、V表示)。

      分析以上两种方法,(填“小浩”或“小然”)的方法测量误差更小。

    3. (3) 小玉使用密度已知的铁块(ρ)进行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m1.

      ②把铁块放在杯中,向杯中加满盐水,将铁块取出(忽略铁块带出的盐水),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

      ,测量其总质量m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用字母m1、m2、m3、ρ表示)。

  • 8. (2022·营口)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 (1) 实验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 (2) 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 (4) 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 9. (2022·本溪) 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 (2) 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cm;
    3. (3) 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 (4) 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5. (5) 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 10. (2021·锦州)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 (1) 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没有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2. (2) 把蜡烛移到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 (3) 接着,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推断,小明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 (4) 小明取走自己的眼镜,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中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 11. (2021八下·城固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 (3) 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 (4)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 12. (2021·福建模拟)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1) 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2. (2) 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
    3. (3) 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当地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4. (4) 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填“b”、“c”或“d”)。
  • 13. (2022八上·古冶期中) 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他在水平桌面上铺张白纸,将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3. (3) 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 (4) 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 (5) 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
  • 14. (2019·辽阳) 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 (3) 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填“光屏”或“凸透镜”)。
    4. (4) 玲玲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 (5)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填“大于”或“小于”)10cm。
  • 15. (2017·辽阳) 探究“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三只凸透镜:①焦距为10cm、②焦距为15cm、③焦距为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选填“①”、“②”或“③”),此时烛焰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 (2) 将点燃的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屏上找不到烛焰像,为了探究此时烛焰像的特点,眼睛应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侧观察,会看到一个(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烛焰像.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厚度为(选填“2mm”或“5mm”)的玻璃板;再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并移动到cm刻度线处,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 (4) 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所成蜡烛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2021·南充模拟) 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1) 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 (2) 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中,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 (3) 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17. (2011·抚顺)

    椰汁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饮料,在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娜拿着一盒椰汁饮料想测量它的密度.她来到物理实验室,利用天平和砝码、量筒、椰汁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处,此时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应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椰汁的和盒的总质量为128g,将适量椰汁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内椰汁的体积为 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剩余椰汁和盒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剩余椰汁和盒的总质量为 g,量筒中椰汁的质量为 g.

      ④经计算可知椰汁的密度为 g/cm3


    2. (2) 暑假时爸爸给小娜带回来一个椰子,小娜感觉椰汁十分可口,她想这椰汁与她所喝的饮料椰汁密度是否相同呢?于是,她找来了两个量筒、足够的水、盆、剪刀、一个空的椰汁饮料盒和记号笔,测出了椰汁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用剪刀将饮料盒的上端剪开,装入适量的椰汁,放入水盆中使其竖直漂浮,并用记号笔在盒上作出水面位置的标记.

      ②将盒中的椰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为V1

      ③向盒中装水,放入水盆中使其竖起漂浮,调节盒中水的质量直到盆中水面

      ⑤椰汁密度的表达式为ρ椰汁=(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18. (2013·抚顺)

    下面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如图甲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的实验装置,此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 (2)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凸透镜换成了薄玻璃板,此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上,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是

    3. (3) 如图乙,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在光具座上的(填“A”“B”或“C”)点放一个等大的蜡烛,此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填“左侧”或“右侧”)观察.

  • 19. (2013·抚顺)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 (1)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 (2) 当水被加热到92℃后,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填入表中.请根据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丁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数据可知此时室内的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2

      94

      96

      98

      98

      98

      98

    3. (3)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我们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我们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丙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分钟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

  • 20. (2011·本溪)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如图1所示:

    1. (1) 光屏上所成像应是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是(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 (2) 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 (3) 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同学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透镜,该同学是(填“近视”或远视视”)眼.

  • 21. (2022·新抚模拟) 如图是小雨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实验时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在蜡烛B的上端,不能重合。这说明玻璃板向蜡烛(填“A”或“B”)的方向倾斜了;
    3. (3) 调整好玻璃板后,使蜡烛B与A的像可以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
    4. (4)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纸板贴在玻璃板背面,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纸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要(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进行观察,才能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 (5) 移动蜡烛多次实验,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会发现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又可以得出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22. (2022·葫芦岛模拟) 如图甲是小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 (1) 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10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移动到cm处,此时的像与物体相比是(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
    2. (2) 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近视镜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动,应使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3. (3) 小红将图甲中的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B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比凸透镜A(选填“强”或“弱”);
    4. (4) 小红又将图甲中的凸透镜A换成一块薄玻璃板,再次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 23. (2021·抚顺模拟) 小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1. (1) 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 (3) 多次改变蜡烛(选填“A”或“B”)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4. (4) 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B所在的位置,这时应该(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
  • 24. (2021·连山模拟)          
    1. (1)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①如图甲: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利用了光的(填“镜面”或“漫”)反射来显示光路,并确定入射光线的位置;

      ②以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面绕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③若乙图纸板没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入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2. (2) 如图丙,将平面镜换成透明的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②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取另一支大小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要在蜡烛(填“A”或“B”)一侧观察,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改变蜡烛位置,每次都能得到同样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体的大小

  • 25. (2021·鞍山模拟)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三组同学分别从甲、乙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 (1) 小明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安装顺序,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______;
      A . 温度计、烧杯、酒精灯 B . 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2. (2) 小明和小丽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小明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他选择的装置是(选填 “甲”或“乙”);
    3. (3) 小丽和小强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 是小丽图像,b是小强图像),由图像可知,他们测得的水的沸点 (选填 “相同”或“不同”)。他们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即可);
    4. (4) 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选填 “容易”或“不容易”)看见“白气”。
  • 26. (2021·鞍山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选择A、B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2.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
    3. (3) 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二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如果没有测量工具,下列操作能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是______;
      A . 连线点A1和B1、A2和B2、A3和B3 B . 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 C . 再做一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物与像对应点A4和B4
    4. (4) 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不动”、“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
  • 27. (2021·本溪模拟) 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变色近视眼镜,眼镜镜片制作过程中掺入或在镜片表面贴上对紫外线敏感的材料,紫外线照射越强,镜片的色越深,透光度越低。近视眼镜变色后折光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光屏上恰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应该将蜡烛(填“向上”或“向下”)调节,直至在光屏的中心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填“实”或“虚”)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作(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 (2) 将此凸透镜摆放到标尺的刻度处,将蜡烛摆放到标尺的刻度处,如图丙所示,此时将光屏移动到刻度处,光屏上就会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为了模仿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应该将充当视网膜的光屏再次向(填“左”或“右”)侧适当移动,此时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3. (3) 将合适度数的可变色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用紫外线手电照射可变色近视镜,观察光屏上的像,若屏上的像依然清晰,说明镜片变色对折光能力(填“产生”或“未产生”)影响。
  • 28. (2021·抚顺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 (1)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的位置不动,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cm(选填“50~60”、“60~70”或“70~100”)范围内移动。
    2. (2)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人在图中(选填“A”或“B”)点向光屏看去,光屏上可看到烛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 (3) 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向左移动(选填“蜡烛”或“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时取下光屏,在图中B点(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像。
  • 29. (2021·鞍山模拟)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小明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 (3)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 (4) 实验时蜡烛因燃烧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 30. (2020·本溪模拟)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爱动脑筋的小洁和小丽同学想测小金桔的密度,于是做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1. (1) 小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指针已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图甲),小洁将游码调节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 (2) 天平调平后,小洁将小金桔放入左盘中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小金桔的质量为g。

    3. (3) 如图丙,将量筒中装入适量水,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mL;将小金桔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液面上升到52mL刻度线处,则小金桔的密度g/cm3
    4. (4) 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 “偏小”或“仍然准确”)。
    5. (5) 小丽想继续测葡萄酒的密度,但不小心打碎了量筒,聪明的小丽利用天平、烧杯、细线、小金桔(密度ρ0已知)测量出了葡萄酒的密度。

      ①测出小金桔的质量m0

      ②烧杯中注人适量葡萄酒,测出总质量m1

      ③细线拴住小金桔并将其浸没在葡萄酒中,且,测出总质量m2

      ④葡萄酒密度的表达式为:ρ=

  • 31. (2020·丹东模拟) 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

    1. (1)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g;

      ④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g/cm3

    2. (2) 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质量m0

      ②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l

      ③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总质量m2

      ④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

    3. (3) 小华看到小明实验后,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牛奶倒入杯中;

      C.用天平称出牛奶和玻璃杯总质量m2

      D.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

      E.计算牛奶的密度ρ=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

      ②请你提出改进这个实验的办法。

  • 32. (2020·本溪模拟) 丁丁用一个焦距未知的透镜和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只需将凸透镜向(填“左”或“右”)调节到适当位置即可测出凸透镜焦距;
    2. (2) 丁丁把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只需调节 (填“蜡烛”或“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便会出现(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 (3) 若器材的位置仍如图乙所示,丁丁只需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 33. (2017·抚顺模拟) 小玲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斜面B点和终点C点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 (2) 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1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她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 (3) 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
  • 34. (2017·抚顺模拟) 小军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果汁的密度.
    1. (1) 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果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量筒测出果汁的体积;②将果汁倒入烧杯中测量出总质量;

      ③测量出空烧怀的质量;④测量烧杯和剩余果汁的质量;⑤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果汁的密度;

      你认为小军设计的实验步骤中(填序号)是没有必要测量的.除去该步骤,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2. (2) 如图甲所示是小军认为已经调好的天平,你认为他在调节天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改正错误后,他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天平才能重新平衡;
    3. (3) 小军经过测量所得到的质量和体积的信息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量筒中果汁的体积为 cm3;量筒中果汁的质量为 g;果汁的密度为 kg/cm3
    4. (4) 实验后,小军发现所使用的50g的砝码生锈了,那么他所测量的果汁密度将比实际果汁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
  • 35. (2016·丹东模拟) 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 (1) 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 (2)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3. (3) 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4. (4)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36. (2021八上·陆川期中)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中使用斜面的坡度应(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2. (2) 如果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但小明是在小车过了B点才计时,这样会使段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段所测的平均速度是准确的,该段的平均速度是m/s。
    3. (3)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 37.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2. (2)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 (3)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 38. 小明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的显示.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是造成的误差.   
    3.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tBC=s;VAC=m/s.   
    4.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 39. 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 (1) 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 (2) 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 (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熔化过程共经历了分钟.
    4. (4)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 40.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 (1) 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2. (2) 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继续

    3. (3)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
    4. (4) 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选填“a“”或“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