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井真成墓志、邻保制度、“飞钱” |
② | “土断”、《时后备急方》、国子监 |
③ | 萨班灵骨塔、“诸色户计”、《农书》 |
④ | “共和行政”、何尊、《考工记》 |
①新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历程
③新中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④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车站 | 首班车 | 末班车 | ||
往火车西站方向 | 往永盛路方向 | 往火车西站方向 | 往永盛路方向 | |
火车西站 | — | 6:04 | — | 23:15 |
创景路 | 6:09 | 6:08 | 00:05 | 23:19 |
海创园 | 6:06 | 6:01 | 00:02 | 23:22 |
西溪湿地北 | 6:00 | 6:07 | 23:56 | 23:27 |
西湖文化广场 | 6:07 | 5:59 | 23:44 | 23:39 |
火车车站(东广场) | 6:00 | 6:07 | 23:36 | 23:47 |
知行路 | 6:11 | 6:12 | 23:22 | 00:01 |
萧山国际机场 | 6:03 | 6:20 | 23:14 | 00:09 |
永盛路 | 6:00 | — | 23:11 | — |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文献 | 内容 |
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以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故罪,令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乃秘之,不发丧……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
吕思勉《秦汉史》(1944) | 按当时的传统,皇太子一般不出京,不担任军中职务,而扶苏出京担任监军,这就是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篡位一说不尽可信 |
李开元《秦崩》(2015) | 上郡离咸阳不远,是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北部军的总部所在,也是拱卫首都的要地。扶苏到上郡监军,与大将蒙恬共事,直接参与军政,掌握军事,得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内外相助,形成不可动摇的接班态势,又未尝不是秦始皇苦心安排继嗣的布局 |
材料一:
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同时许以运漕之利,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运事业。目的在于:“略分洋商之利”以裕饷源,“使我内江外海之利, 不致为洋人占尽”。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必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
——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
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