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老子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他认为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五千言(即《道德经》)中,到处可以看到他列举的各式各样矛盾的对立面。同时他又认识到,各种事物在矛盾中经常向它的反面运动变化,这是变化的自然规律……他认为“无为”可以使“民自化”,“好静”可以使“民自正”。
——摘编自《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二:两千多年来,孔子倡导的和谐、友爱、克己、为人、团结,凝聚了群体主义伦理道德,孔子倡导的三大教育观,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巨大影响。孔子已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对孔子思想,我们应认真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之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统一原因】
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本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巩固措施】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历史意义】
材料三: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