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南部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单县期末)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B . C . 流水 D . 河岸
  • 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甲一分钟能行驶2000m D . 0~40s内甲乙行驶的平均速度不同
  • 3. 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 4. (2017八上·成都月考) 如图所示,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B . 声呐发出的次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C . 超声能把水“打碎”成小水珠 D . 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 5.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灯光下的手影 B .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C . 看上去水并不深 D . 海市蜃楼
  • 6. (2020八上·秭归期末) 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在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发现碎纸屑跳动的高度不同 B . 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C . 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 D . 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振动快慢不同
  • 8. 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声源处喊弱噪声的是(    )
    A . 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 . 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 C . 配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D . 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 9. 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10m跳台冠军。如图所示,全红婵从跳台上跳下去的过程中,全红婵在水中的像(    )

    A . 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B . 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C . 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D . 虚像,且像逐渐变小
  • 10. 在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战鼓助威表演时,小华发现坐在前排听的声音比后排响。鼓手越用力 敲,鼓声越响。小华针对以上两个情景进行了思考,根据这一现象,小华提出下列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 . 为什么鼓手敲击鼓时会发出声音? B . 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 . 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D . 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多选题
  • 1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单人课桌的长度大约是60cm B . 一次性医用口罩长约为10cm C . 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 D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12.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 .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 13.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 . 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 . 物理学中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D . 物理学中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 14. 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是一束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路径,说明光在同种不均匀透明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B . 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说明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说明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而形成的 D . 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说明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15. 如图所示,关于国庆周年大阅兵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B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C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 . 远处的观众能听到士兵响亮的口号,说明士兵声音的响度大
三、填空题
  • 16. 用如图甲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图乙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s。

  • 17. 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所示,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发出声音是由于梆子而产生的;人们听到的唱词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 18. 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人(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频率为8000Hz的声音;中华白海豚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向同伴发出信号,用于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 19. 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选填“实”或“虚”)像,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2. 金秋十月,红叶观赏正值五彩斑斓的阶段,缤纷的红叶美不胜收。某游客驾车去历城区红叶谷游玩,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路线,导航地图如图所示。

    1. (1) 若以50km/h的速度按该路线匀速行驶,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2. (2) 若以50km/h的速度按该路线匀速行驶,游客能在导航显示的预计时间内到达吗?
  • 23. 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以100km/h的速度行驶了0.2h后发现前方有区间测速的标志牌,如图所示,于是该汽车开始减速,最终以70km/h的速度驶离该区间测速路段,在测速路段总共用时24min。请计算:

    1. (1) 根据这块警示牌可知,该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不得超过多少?
    2. (2) 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 (3) 通过计算说明,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有没有超出限定速度?
六、实验题
  • 24. 小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标出,图中上方是小车运动到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

    1. (1) 组装器材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目的是
    2. (2) 如果小车到达B点时没有及时按下停表,则实验中测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
    3. (3) 在经过熟练使用电子表之后实验采集数据如上图所示,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4. (4) 适当调整斜面的坡度,小车运动情况如图v-t所示,其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A . 速度 B . 时间 C . 路程 D . 无法确定
  • 25. 如图甲所示,是芳芳用来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置关系”的实验装置,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沿着虚线ON(虚线垂直纸板下边缘)可以折转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 (1)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以便显示光路。
    2. (2) 调试好实验装置,接下来芳芳操作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I.第一步:如图乙所示,将一束光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A沿着EO射向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只将纸板B沿着ON虚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在B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将纸板倾斜如图丁所示,在B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然后将纸板沿着ON虚线或纸板下边缘转动任意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现象不变,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II.第二步:面对纸面方向,将入射光束E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靠近竖直方向时,发现反射光束OF也随着逐渐靠近竖直方向;当入射光束EO垂直平面镜时(与虚线ON重合),只发现一条光束;当入射光束EO继续转动时,发现反射光束OF出现在左侧并逐渐远离竖直方向,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III.为了更精确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芳芳同学测量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和反射角,如下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是。本次实验中在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是为了(选填“减小实验误差”“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30°

      30°

      3

      45°

      45°

      4

      60°

      60°

    3. (3) 若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如图乙所示,则反射光线________(填序号)
      A . 不沿着OE的方向射出 B . 沿着OE的方向射出
  • 26. 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代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 (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 (2) 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 放置。然后只点燃蜡地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3. (3) 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 (4) 如图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根据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A和蜡烛A的像位置图,分析图像可得出结论:。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
    5. (5) 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