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质的构成 | B.化学安全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直接构成 |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
C.对先后顺序的认识 | D.原子和离子 |
①先预热再对准试管里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②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①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因为原子间的间隔改变 ②原子变成离子,电子层数一定发生改变 |
① ②Fe2+③4O ④SO3⑤K
如图2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套一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可观察到a处的白磷燃烧,b处的红磷及烧杯中c处的白磷均不燃烧。
①比较a、b处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比较a、c处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 |
实验验证 | 实验装置如图: ⑴实验步骤: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添加药品,调节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瓶塞,并引燃红磷; ③待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到托盘天平的指针(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 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Y形管内装有红磷,Y形管体积(已去除胶塞占的体积)为a mL注射器中装有体积为b mL的水。 实验步骤: ①用酒精灯加热红磷至燃烧; ②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c mL。 ⑷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
反思评价 | ⑵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 ⑸实验中加入过量红磷的目的是。 ⑹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