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 诏令 |
西汉宣帝 | “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不株连他人)” |
西汉成帝 | 赐予高龄老人王杖并赋予他们一些特殊权利 |
东汉章帝 | “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定其律,毋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 |
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14至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材料:世界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新中国的外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也站在了一个空前的起点上。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可概括为联苏反美、反美反苏到联美遏苏,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新中国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我国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各国的关系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明中叶,由于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缩短,财源枯竭,所谓“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针对这种弊端,张居正于万历六年(1578年)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饭)”,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