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min 表面积/ | 0 | 20 | 40 | 60 | 80 |
① | a | 2.40 | 2.00 | 1.60 | 1.20 | 0.80 |
② | a | 1.20 | 0.80 | 0.40 | x | |
③ | 2a | 2.40 | 1.60 | 0.80 | 0.40 | 0.40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装有和混合气体的烧瓶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并与常温情况进行对比() | 冷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热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加深 |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方向移动 |
B |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烧碱溶液和氨水,插入电极,连接灯泡,接通电源,分别进行导电实验 | 盛有烧碱溶液的灯泡亮度大 | 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大于弱电解质 |
C | 向盛有溶液(显黄色)的①、②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溶液 | ①中溶液变蓝,②中产生黄色沉淀 | 溶液中存在平衡: |
D | 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NaClO的pH | pH: | 酸性: |
实验 |
实验操作 |
现象 |
对照组 |
向5.0mL 稀硝酸中加入铜片 |
加入铜片后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
实验1 |
向浓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粉完全溶解,然后稀释反应后混合溶液至其中硝酸浓度为 , 取5.0mL稀释液,加入铜片 |
加入铜片后立即产生气泡 |
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1: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为验证预测是否正确,继续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2 |
向5.0mL 稀硝酸中加入铜片和少量 固体 |
溶液呈浅蓝色,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
假设1不成立 |
|
实验3 |
方案1 |
向5.0mL 稀硝酸中通入少量 , 然后加入铜片 |
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反应持续进行 |
假设2成立 |
方案2 |
取5.0mL实验1稀释后溶液,先通入数分钟,再加入铜片 |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实验1明显变慢,比对照组略快 |
||
实验4 |
|
|
假设3成立 |
①实验2中加入的固体为(填化学式)。
②有同学认为实验3的方案1不严谨,应补充对比实验:向5.0mL 稀硝酸中加入数滴硝酸,加入铜片,反应速率无明显变化。补充该实验的原因是。实验3方案2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实验1明显变慢的原因是。
③将实验4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已知:25℃时,HBrO的电离平衡常数
a.A点,溶液中和浓度相同
b.当时,
c.A点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点
①图中表示饱和氯水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填“M”或“N”)。
②a点溶液中(用相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③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为。
回答下列问题:
a.增大的浓度
b.增大水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c.通入惰性气体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①图中(填“>”“<”或“=”下同),。
②其他条件不变,随温度升高,的平衡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先上升”的原因是。
③对于液相反应体系,常用某组分M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x(M)表示平衡常数()。若 , , 当反应达平衡时, , 则195℃时,反应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①写出草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
②常温下,用草酸晶体配一定浓度的草酸标准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操作。则“定容”操作时,溶液中的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x代表、或]
的电离平衡常数;当 pH为时,溶液中;M点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