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上·盐亭期中) 英国建筑师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最大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端午节是以包粽子、划龙舟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如今人们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又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上述做法(    )

    ①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以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弘扬文化精神

    ③促使端午文化顺应时代要求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让中国传统的端午文化得以全面完整地保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2·衡南模拟) 古人说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但也说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古人说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也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    )

    ①摒弃传统,提升素养    ②全部承袭,把握时代价值

    ③批判继承,辩证看待    ④取其精华,灵活运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告诉我们要树立(    )

    ①伟大团结精神    ②伟大奋斗精神

    ③伟大创造精神    ④伟大梦想精神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汉语桥》节目播出后,它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品质内容获得观众青睐,受到媒体的广泛赞誉,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和“汉语热”。这表明(    )

    ①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    ②文化交流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2高二下·四川开学考) 近年来,一些彰显民族精神和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优秀影片不断涌现。如《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大路朝天》等。这些优秀影片既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这启示文艺工作者(    )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创新应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应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

    ④应推动文化创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目前,在不少国人的心里,有一个不成文但几乎是定式的思维:现代化就意味着引进西方的东西。如建筑设计,几乎总是要西方建筑师“把关”才算“现代化”;在管理界,对任何新出现的西方管理思想总是趋之若鹜……上述定式思维(    )

    ①缺乏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

    ②不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没有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不利于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曲江新区某文创产业园推出的“秦亲宝贝”成功斩获博鳌旅游奖(TC奖)年度IP形象大奖,这是陕西文创领域内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曲江新区将陕西深厚历史与现代理念相碰撞所产出的优秀成果。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新需要提升相关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  ②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它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抗疫精神(    )

    ①来源于中国人民抗疫的社会实践中    ②是文化繁荣兴盛的物质力量

    ③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能凝聚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的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敦煌研究院2022年7月1日推飏“建筑”专题游览线路。该展览展出的展品涉及三维建筑复原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文物等。被“复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从壁画中“一跃而出”,成为立体的建筑模型。这反映了(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    ②被“复活”的建筑是传统文化的构成

    ③科技手段丰富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    ④创新文化体验能更好地彰显文化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央视大型文化节《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史记》等流传的经典名篇,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节日播出后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和热议,更唤起了人们阅读典籍的热情。这档大型文化节(    )

    ①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全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深挖传统精髓,诠释了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借助新媒体平台,用鲜活、统一的形式与风格完整呈现了现代生活

    ④精准找到与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拉近了典籍与当下的距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2高二上·盐亭期中) 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再到新时代的“走钢丝的高空医生”陈国信、“金牌焊工”高凤林……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    )

    ①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有无价值的标准    ②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2高二上·阎良月考) 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先烈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的核心,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抛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国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贴近群众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女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和进步

    ③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上与传播的根源

    ④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承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 )

    ①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坚持“天下观”即为天下中心观,为全球治理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③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共同促进世界的发展繁荣

    ④文化与政治是互相渗透和融合的,要推动中华文化取代西方文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国家宝藏》使用时尚有趣的方式包装传统文化,不仅自己火了,还带着很多博物馆一起“火出了圈”,一些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网红”。这启示我们(   )

    ①立足当代青年审美需求解构优秀传统文化   

    ②采用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活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应发挥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白蛇2:青蛇劫起》主创团队引进国外先进的制作理念和精细唯美的3D动画制作技术,在风格上完成了突破,电影在国风美学之外融合了末日废墟、蒸汽朋克、反乌托邦主义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各种时代与空间融合又极具现代感的“修罗城”。这给国漫创新的启示有(    )

    ①一切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都要加以学习利用

    ②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都要加以借鉴

    ④一切外来文化都要加以吸收借鉴和学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作为一种舶来品,歌剧已在中国生根发芽。某省5年推出5部歌剧力作,用国际观众熟悉的艺术形式将中国故事带上国际舞台。歌剧《鉴真东渡》两次赴日本巡演,掀起了“鉴真热”。2019年,《鉴真东渡》又启程赴美巡演,观众在节目结束之后不愿离场,久久沉醉在中国文化的多彩魅力中。这启示我们(    )

    ①用好世界语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

    ②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开放包容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

    ④既要肯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2高三上·鹤壁模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应时代之名、人民之需而生。该剧全景式、客观、立意高远地再现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被亲历者认可,被年轻人圈粉。该剧的成功启示广大文艺创作者要(    )

    ①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③把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作为文化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让历史观照现实、凝聚人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2022年元宵之夜,中国空间站响起《茉莉花》,航天员王亚平弹古筝送祝福,用优美的旋律引出央视晚会首个节目《齐天乐》,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太空音乐和晚会现场的激昂民乐巧妙融合在一起。这体现了(    )

    ①科技与文化融合,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彰显中华文化包容与开放

    ③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④不忘本来,用传统文化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齿轮”“书籍”“旗帜”“天安门”“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

    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抗击瘟疫经验。在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的系统调治理念,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等疗法,结合西医的诊疗方案,在抗疫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②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加强中西医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融合与趋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2022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的是北宋名画《干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它将中国传统的制画工艺、构成画作的细节元素,以及为完成-件艺术作品默默付出、无名无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劳作,全部细腻而精细地展现出来。虽是今人视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深受观众好评。从中我们可以悟出(    )

    ①文艺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②文艺要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

    ③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文化交融提升文化影响力

    ④形式服务于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决于表现形式的创新性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5个大题,共50分)
  • 26.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 27.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分享智慧与经验,使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意义。

  • 28.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近年来,沉睡的历史人物、文物频频“出圈”,博物馆文创让文物“活”了起来。比如三星堆博物馆上线了“古蜀萌娃”系列表情包,神秘的青铜面具变身萌娃,引发年轻网友对古蜀文化的关注;敦煌博物馆引入AI识别技术,助力敦煌壁画保护与修复,以此为基础创作数字动画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了壁画故事。虽然博物馆文创发展势头良好,但一些开发工作者缺乏对人民需求的关注,导致某些文创产品创新难以激发市场购买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博物馆文创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 29.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研究平台,王泽山就带领团队开始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药火器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地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地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工作需要,王泽山每次都亲临实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次失败后,王泽山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技术,后来,他又发明了低温度感度技术,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最终及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取得成功的原因。

  • 30. (2022高二上·简阳期中)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 (2) 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