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24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所决定的。一个民族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心怀人民的作家。1 9世纪初,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中就提出了人民与文学的联系。正因心中装有人民,他最终才能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代表。同时,文学创作具有人民属性,还是由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其它任何制度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少数阶层作为文学创作与工作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其它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学艺术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判别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评判者。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如何面对和迎接人民的判断,中国文学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用实践经历提炼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什么时候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学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反之文学之树就会枯萎凋零。这一点,一再为历史所证明。

    对于作家而言,真正实践人民文学的路径就是要自觉了解人民的理想愿望,走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人民的想法,学习人民的经验,表达人民的心声。人民是一切伟大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周扬同志曾讲,  “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赵树理。”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山区的生活,了解那个时代晋东南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赵树理的文学是绕不过的。他的《小二黑结婚》写了一对农村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冲破重重封建传统而最终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孟祥英翻身》又写了一个太行山区的受欺压的年轻媳妇在党的引领下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还有李有才、田寡妇,这些农民身上代言着人民的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讲,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发展情况的一面镜子,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内容。何以赵树理能做到?因为他不但来自农民,而且始终不脱离背弃农民,他讲述的是真正属于农民的心灵故事。

    另外,作家还要提高服务意识,使创作更好地服务人民。来自于人民生活的文学创造,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要有服务于人民的强烈意识。

    建国初期,作家柳青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为更深入了解农村,1953年他辞去副书记职务,定居皇甫村,在一个破庙改成的住所里住了14年,从而创造出了《创业史》。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使农民过上好的生活上,这也是他小说的来源。

    人民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坚持文学的人民性,作家们还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以及需求的共性与个性,从而面对一个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认清与辨识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精心取合,多用心在内容、形式、风格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凡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都是由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传达力的作家所传递和表达的。这种艺术传达力的获得,没有捷径可走,必得通过增强艺术本领才能达到。真正优秀的文学,必得有能力提升有需要的读者的精神世界,有能力激发这些读者向上向善的情怀。

    (摘编自铁凝《与人民同心与人民同行》,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作家普希金心怀人民,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人民的属性。 B . 在百年发展中,我国文学有过与人民共命运的经历,也有过背离人民的时候。 C . 我们能通过赵树理的作品直观把握我国20世纪中叶晋东南农村发展的特点。 D . 作家要满足人民的理想愿望,就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创作服务人民。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一二段的相关论述增强了后文分析“作家如何与人民同心同行”的说服力。 B . 马克思的言论有力支撑了“人民是判别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评判者”这一观点。 C . 文章举作家柳青为例,说明了作家在服务人民之路上,有时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D . 文章从“深入人民”“提高艺术本领”两方面详细论述了践行人民文学的路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与社会制度关系密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特点。 B . 人民是文学作品的享有者、评判者,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 C . 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会给作家的创作提出新挑战,增加他们文学创作的难度。 D .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备了高超的艺术传达力,就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上古时期的蜀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国的君王蚕丛、鱼凫,历来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就连记录了很多上古贤君如三皇五帝的《史记》也没有关于蚕丛、鱼凫的记载。司马迁之后近百年,杨雄编纂的《蜀王本纪》中,才首次出现了蚕丛、鱼凫的名字,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日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在东晋常璩的著作《华阳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蚕丛的眼睛是竖着的“纵目”,这就更像是神话了。《华阳国志》是本专门记录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不能算是正史,却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史的重要文献。

    尽管后人把蚕丛当做养蚕的先驱,鱼凫当做训练鱼鹰的鼻祖,奉他们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他们究竟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祖先,还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因为没有考古学的证据,长期以来史学家们并没有定论。

    (摘编自《古蜀文明寻踪》

    材料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出土了大批玉石器,考古学家据此判断,这里是古蜀国的古都,传说中的上古国君曾经活跃在这一地区。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被认为是鱼凫王的权杖。这根金杖由黄金外皮包裹,里面的木杆已经炭化。考古队惊喜地发现在黄金上有精美的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是前后对称的人头,他面带微笑,头戴五齿高冠;靠近杖的内部,雕刻着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蜀国的第三任君主就是鱼凫,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金杖上戴着高冠的人头,和多达500克的黄金外皮,华贵异常,证明了金杖主人的尊贵身份;而杖上雕刻的鸟、鱼、箭的图案,正是第三代古蜀王——鱼凫的化身。这件遗物的出土,证明了鱼凫的真实身份。在大致相同时间的长江流域,良渚人用玉杖作为权力的象征,而远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埃及长老,则是使用权杖作为权力的象征。

    (摘编自《古老神秘的古蜀华章》)

    材料三

    在三星堆遗迹二号坑中出土的纵目人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远、形制最大的面具。面具十分另类,它宽达1. 38米,高达0.645米,眼睛了柱状向外凸出,奇异非常,同时却又不失威严,这一特征正好对应了《华阳国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纵目”的记载。三星堆为何会出现造型如此奇怪的纵目面具呢?考古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古蜀地的资料,认为古蜀人的“纵目”,很有可能就是缺盐导致的病症。

    《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井盐科技史》中,都记录了大英县卓筒井。这是我国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而它刚好就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境内,可是这口盐井是宋代庆历年间的产物。也就是说,在殷商时代,古蜀之地是不知道“盐”为何物的,所以古蜀人势必极度的缺盐。而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使得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更严重的人还会患上“甲亢”,而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

    (摘编自《通天使者一一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李白《蜀道难》之中的描写和杨雄在《蜀王本纪》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杨二人都没有确认蚕丛及鱼凫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B . 考古专家们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发现正是古代蜀地缺盐引起的病症导致了蚕丛的“纵目”,可见,蚕丛就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C . 后人把蚕丛、鱼凫奉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是如果要证实他们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就必须有考古学依据。 D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纵目面具、金杖等文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蜀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可以看出常璩也认为蚕丛、鱼凫都是神话人物。 B . 三星堆金杖的发现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用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对了解三星堆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 C . 文章在论述时,引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古代典籍的相关记载来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 . 文章在进行论述和推断时运用了“很可能”“势必”“猜测”等词语进行修饰限制,避免片面化、绝对化,行文用语严谨。
    3. (3) 专家依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蚕丛及鱼凫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依据。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回家

    梁晓声

    周秉昆从郑娟手中接过楠楠的骨灰盒,紧紧抱在胸前,泪如雨下,“楠楠,楠楠,爸的好儿子,爸没去接你……”他泣不成声。周蓉朝周聪使了个眼色,周聪要从父亲手中接回骨灰盒。周秉昆不松手。

    周聪小声说:“爸,妈更需要你抱抱她。”秉昆这才松开了手。

    周聪将骨灰盒轻放在靠墙的长方桌上时,秉昆已将郑娟抱在怀中了。郑娟的脸贴在周秉昆胸前,呜呜哭得像个孩子。周蓉周聪互相看看,都流下眼泪。

    在楠楠遇害这件事上,郑娟的表现与秉昆相反。因为秉昆当时吐血昏过去,住院了,她表现得相当坚强,大大出乎朋友们的预料,也令周聪、周蓉特别敬佩。

    “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希望没有落空。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郑娟在大学里为周楠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说。

    周蓉、冬梅和周聪,他们都想为郑娟写好讲话稿,让她事先背下来。

    郑娟问:“需要我说很多吗?”

    亲人们说不用,又不是演讲,几句就行。如果她实在不想说什么,其他亲人也可以代替讲话。郑娟说:“我想说,话多了我说不好,就几句话我还是说得来的。”周聪说:“妈,你如果想好了说什么,最好先说给我们听听。”郑娟却说:“不用,妈又不是小孩子。”

    郑娟在台上讲话时,只流泪,没有哭,甚至都没抽泣一声。周蓉为她做翻译。她刚说了前两句,周蓉便猜到她接下来会怎么说。她的样子那么镇定,那么从容不迫,亲人们完全放心了。周蓉的英语口译水平是一流的,表现也无可挑剔。

    参加追思仪式的师生们为她们鼓掌,那是不同寻常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她们的真诚破例了。

    事后,有电视台和报社记者要采访。他们对周蓉郑娟姑嫂二人很有兴趣,两人中,一个是举止优雅、学养深厚的学者,而另一个是粗服乱头、笨拙淳朴的家庭主妇。他们认为很有新闻点,值得深度报道,但都被亲人们拒绝了。于是,竞有小报怀疑,除了母亲可能是真的,其余四位所谓亲人可能都是中国有关部门的人员冒充的。

    美国就是美国,美国人对周楠母亲和亲人们的敬意完全是真实的,但他们对周楠舍身保护师生的赔偿却相当苛刻。周楠属于公派留学生,没有缴纳人身安全意外保险,学校不会为枪击事件受害者提供多少经济补偿,只会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对于枪击案件中的伤亡者,另有慈善基金伸出了援手,总算给了一些救济,但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

    当周蓉手持多份表格向郑娟说明情况时,郑娟平静地说:“咱们并不是来祈求同情和怜悯的,是不是?”周蓉说:“那是,但你作为楠楠的母亲,有权利理直气壮地接受一笔……”她一时不知该用什么词,求助地看着嫂子冬梅。冬梅也想不出更好的词,只能这么说:“弟妹,你别立即决定,今晚考虑考虑,明天早晨再告诉我们你的想法。”郑娟说:“那我考虑考虑。我太累了,想一个人待会儿。”周蓉他们便都离开了她的房间,到了冬梅的房间。周聪说:“姑,大娘,自从我和我妈都有了工作后,我妈就再没认为钱对我们家很重要。她对钱的认识一向有限,够花就知足,你们真得从长远方面引导引导她。”周蓉说:“你先出去,我和你大娘商量一下。”周聪走出房间后,周蓉说:“对于钱,她是像周聪说的那样。”冬梅也是个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的人,她提醒说:“要不你再去给她讲讲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

    周蓉说:“看来有必要。”

    她回到郑娟的房间,郑娟已躺在床上了。周蓉坐在床边,绕了几个话题,开始谈到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郑娟流下泪来,她说:“姐啊,你比我这个妈还强,你还在美国见着了楠楠一次。可我……楠楠发了重誓,他爸不出狱,他就不回国,他相信他爸。我那么多年以来,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他爸出狱的一天了,也终于盼到全家团圆的年头了,可见着的却是……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楠楠小时候的样子,不闭眼睛困得头痛,一闭眼睛楠楠就在我眼前,想跟我说话似的……姐啊,你跟我说的事,现在入不了我的脑子啊!”

    听她那么一说,周蓉默默地退出了房间。

    第二天早饭时,郑娟低垂着目光说:“姐,嫂子,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是来接儿子回家的……楠楠这孩子的死,不能和钱沾一丁点儿关系。我敢肯定,秉昆也会是这么个态度。我们当父母的,如果花儿子用命换来的钱,那是种什么心情?再者呢,人家处处对咱们恭敬,拿咱们当高贵的人物一般接待,咱们五个人的来回机票吃住,已经花了人家不少钱,所以你们替我谢谢就是了。

    周蓉和冬梅互相看看,都没说什么,默默点头而已。于是,周蓉按郑娟的意见,在报上发了一则简短声明,结果引起了更多记者的采访请求。当记者们赶到周家人的住地时,他们已乘上了回国的班机……

    (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

    【注释】文本一的标题为编者所加。周楠,公费留美学生,学成即将归国,却因为见义勇为而被人射杀;郑娟,周楠母亲;周秉坤,周楠养父;周聪,周楠弟弟;周蓉,周楠姑姑;郝冬梅,周楠伯母。

    1. (1) 下列对本文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娟发言结束后,记者们的反应表明美国记者对郑娟和周蓉的极大兴趣,也为后文记者们见到郑娟在报纸上的简短声明后蜂拥而至做了铺垫。 B . 郑娟在见到周秉坤后哭得像个孩子和她在美国坚强的表现不一致,这种亲人面前的真情宣泄使得郑娟这个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丰满。 C . 选文中对主人公郑娟的刻画采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直接描写和环境渲染,并且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郑娟的善良和坚强。 D . 选文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每个人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这种写作手法更适合中国大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为阅读者接受并容易产生共情。
    2. (2) 有人评价《人世间》中的郑娟:“身处逆境的郑娟磨炼出隐忍坚强中的明理,散发着温柔细致的性格魅力”,文本一中哪些内容体现了郑娟的这一特点?
    3. (3) 茅盾文学奖在颁奖辞中对《人世间》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这一评价在文本一中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硅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  “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  “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 , 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祜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今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贞观政要·论务农》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祜/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B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祜/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C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祜/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D . 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祜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夺农时”的“夺”意为失去,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夺”含义相同。 B . 阴阳家,原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 C . 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D . “比屋”的“比”意为并列、挨着,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的“比”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 B . 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 . 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 . 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有富足的钱财,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②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织女:指昆明池中的织女石。③菰米:多年生水草草本植物,又叫茭白,呈黑褐色,可食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写“汉时功”“武帝旌旗”,目的是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B . 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C . 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D . 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2. (2)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
  • 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2. (2) 王道以保民为要,孟子屡谏帝王施行仁政,仁政中最基础的是发展生产,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寡人之于国也》中这两句提到了应该重视教化。
    3. (3) 学习也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劝学》中以马为喻,正面表现坚持不懈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入手。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 , 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知识的    、规律的举一反三,籍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

    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自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____,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这种魅力,正是____的快餐式阅读、____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融会贯通  意味深长  浮光掠影  蜂拥而至 B . 融会贯通  别有深意  走马观花  一哄而散 C . 触类旁通  意味深长  走马观花  蜂拥而至 D . 触类旁通  别有深意  浮光掠影  一哄而散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B . 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 C . 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D . 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3. (3) 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C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笔画构成的独体结构和以笔画且比笔画高一层次的偏旁构成的合体结构共同组建成了汉字结构。旧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由于汉字结构复杂,现在习惯上将合体字的左右、上下、内外的任何一部分统称为偏旁。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偏旁又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与整字的意义有关,____,例如“江、河、湖、洋”的形旁都是“;”(水),而声旁分别是“工、可、胡、羊”。合体字中偏旁与部首的区别是,________,但并非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换句话说,部首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的偏旁。因而在合体字中,____,例如“讲”字,偏旁是“讠”和“井”,部首为“讠”。在独体字中,没有偏旁只有部首,例如“升”字,没有偏旁,部首为“丿”;又如“生”字,也没有偏旁,部首为“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以“汉字结构”开头的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