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 . 广州 B . 南京 C . 上海 D . 福州
  • 2. (2022八上·湛江期中)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
    A . 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B . 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 . 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 D . 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 3. (2022八上·湛江期中) 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
    A . 林觉民 B . 魏源 C . 左宗棠 D . 林则徐
  • 4.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 5. (2022八上·湛江期中)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 .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C .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D . 受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6.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得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
    A . 中法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7.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B .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 .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8. (2023八上·电白期中) 十九世纪60年代,浙江流传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曾在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统领华尔。该事件发生在(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 广州湾人民抗法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五四爱国运动期间
  • 9. (2022八上·湛江期中) 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 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B . 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C . 进行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 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 10.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B . 经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 . 兴办了新式教育 D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接触西方技术的运动
  • 11.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 . 司法主权 B . 关税主权 C . 领土主权 D . 易主权
  • 12. (2022八上·湛江期中)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运动客观上推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材料“柳成荫”的选项是(   )
    A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创建了四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 修建了铁路 D . 创办了一批近代新式教育学堂
  • 13. (2022八上·湛江期中)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均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
    A . 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B . 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C . 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D . 资产阶级妥协止步
  • 14.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悲愤地朗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后慷慨就义,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   )
    A . 谭嗣同 B . 梁启超 C . 康有为 D . 康有仁
  • 15. (22·期中) 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从根本上说明了( )
    A .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 军事实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 .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 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 16. (2022八上·湛江期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苏俄 C . 德国 D . 沙俄
  • 17.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 . 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C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 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18. (2022八上·湛江期中)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场景描述的史实是(    )
    A . 东海海战 B . 黄海海战 C . 南海海战 D . 威海海战
  • 19.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不同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共和 C . 君主立宪 D . 民主与科学
  • 20. (2022八上·湛江期中)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 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国军队 B . 英法联军 C . 美英联军 D . 八国联军
  • 21.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军阀是(   )
    A . 张作霖 B . 段祺瑞 C . 冯国璋和曹锟 D . 唐继尧
  • 22. (2022八上·湛江期中) 有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材料中体现的严重危害是(   )
    A . 失去更多领土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 以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 . 加重财政负担
  • 23.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条约中,清政府偿付赔款最多、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4. (2022八上·湛江期中) 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
    A . 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B . 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C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 25. (2022八上·湛江期中)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针对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送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A . 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实现富国强兵 D . 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 26. (2022八上·湛江期中)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 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 . 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 27. (2022八上·湛江期中) 目的是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推动了思想解放
  • 28. (2023八上·电白期中)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 B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侵占我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D . 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 29. (2022八上·湛江期中) 1912年,孙中山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变局”和“创举”指(   )
    A .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 中华民国成立 D . 武昌起义
  • 30. (2022八上·湛江期中)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一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 .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 . 新文化运动倡导新文学 D .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31题12分,每32题14分,每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八上·湛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成。春帆楼上条约订……

    材料三: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其中“联军司令瓦德西甚至说,如果清朝再不提出令各国满意的决定,联军就要进攻陕西,去捉拿真正的祸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2. (2) 材料二中提及了哪些屈辱的事件?(至少举出2例)
    3. (3) 根据材料二“五口通商香港失”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什么?此事件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 32. (2022八上·湛江期中)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民族危机加重,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出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开设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林则徐集》

    材料四: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暑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材料五: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材料三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1 “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33. (2022八上·湛江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探索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破旧立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新教育】

    材料一:以下为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计划表。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备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传播新思想】

    材料二: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激情的批判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诞生新力量】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1. (1) 阅读材料一,从学科设置看,常设“练习译书”课,体现了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办学目的是什么?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是为什么运动而服务的?
    2. (2) 材料二中“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蕴含于哪些口号中?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3.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新生力量的诞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新生力量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4. (4) 综合以上材料,简要归纳促进近代中国破旧立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说出一个就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