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 避免浪费 |
B |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
C |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 更加简便 |
D |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
越大压强大
B . 如图乙实验,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下降 C . 如图丙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值 D . 如图丁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⑴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质量减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
⑵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体积减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
9 |
36 |
81 |
90 |
溶液质量/g |
209 |
236 |
272 |
272 |
若将①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将④继续恒温蒸发 100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36g 的固体
d.20℃时,20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72g.
①两个同学做好如图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夹住,记录数据。
②重复步骤①2次,对数据求平均值。
③播放大分贝音乐,重复步骤①②。
④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
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 , 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 , 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
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 ;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 或“<”)。
[实验结果]
若实验测得F1=7.9N, F2=6.9N。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
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溶液的温度/℃ |
75 |
65 |
50 |
35 |
20 |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
0 |
0 |
2.0 |
4.5 |
8.4 |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建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逬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密度(g/mL) |
1.01 |
1.07 |
1.14 |
1.22 |
1.30 |
1.40 |
1.50 |
1.61 |
1.73 |
1.81 |
1.84 |
质量分数(%) |
1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98 |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