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19·江都模拟)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 九龙司 B . 香港岛 C . 台湾 D . 辽东半岛
  • 2. (2020八上·高台期中)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听着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我们不由得想起(    )
    A . 洪秀全 B . 林则徐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 3. (2016八上·江都期中)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4. (2022八上·南康期中) 关于洋务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5. (2016八上·临河期中)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6.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 . 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 7.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中共一大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为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辛亥革命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B . 闽西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0.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三大 B . 八七会议 C . 古田会议 D . 遵义会议
  • 11. (2017·营口)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 巧渡金沙江 C . 吴起镇会师 D . 四渡赤水河
  • 12.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 “和平、民主、建国” D .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 13. “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震,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③历时四个多月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
    A .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 武器是否先进 C .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 .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 15.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都建立了统一战线,并取得重大的革命成果。下列关于统一战线名称、建立标志和成果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大革命胜利 B . 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召开    北伐战争胜利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胜利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胜利
  • 16. (2018八上·姜堰期末)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 . 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 . 国民党进攻大别山根据地 D . 国民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 18. (2020八上·喀喇沁旗期末)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19.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 重庆谈判开始 B . 《双十协定》签订 C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 20.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 .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 .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 . 陈独秀: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 .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21. (2019八上·攀枝花期末)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 .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D .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 22. 科举制的废除使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和从事人文教化,而变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进而提高广大国民的素质,即改官吏培养为国民教育,使新式学校的确立变得不可阻挡。由此可知,废除科举制(    )
    A . 拓宽了官僚选拔的渠道 B . 阻碍了近代人才的培养 C . 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建立 D . 丰富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 23. 如图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24. (2018·德州)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
    A . 创办湖北织布局 B . 创办大生纱厂 C .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 创办汉阳铁厂
  • 25.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讥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这说明(    )
    A . 社会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 B . 民众盲目模仿西方发式 C . 封建守旧思想仍然强大 D . 封建帝制被推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但由于变法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材料四: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它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是?
    2. (2)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主要体现在哪四件大事上?
    3. (3) 综上,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4. (4) 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2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 (1) 材料一的年代尺上图片①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图片②反映的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写出该事件的名称。图片③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会议,写出会议名称?
    2. (2) 材料二道路转变,由②地开创。中国共产党在此地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材料三中“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哪位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亲赴西安谈判?该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4. (4)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三大战役的名称。
    5. (5) 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谣: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材料四: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歼敌1万余人。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材料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此战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 (1) 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我国历史进入什么阶段?
    3. (3) 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什么惨案?
    4. (4) 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描述的是哪两次战役?
    5. (5) 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竖立,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5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兄弟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三: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抗战胜利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 (1) 根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在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 (3) 概括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得到的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