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西周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女子取“字”的方式和男子相类,只是末一字作“母”或“女”,伯、仲、叔、季之下要标出“姓”。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嫡庶有别长尊庶卑 B . 贵族政治血缘世袭 C . 长幼有序男尊女卑 D . 大宗小宗等级森严
  • 2.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汉哀帝时,丞相孔光和大司农何武等人提出:“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此举旨在(   )
    A .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 防止豪强地主侵吞土地 C . 维护世家大族利益 D . 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 3.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由此可以推知,唐朝(   )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人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

    《西凉伎》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A . 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 B . 有意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 . 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 D . 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
  • 4.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宋立国以来,一到灾年就大量到地方上招收灾民进入军队,致军中老弱病多。有时也抓一些罪犯、地痞流氓来补充兵源。这说明当时(   )
    A . 编练禁军减弱地方军力 B . 军队规模小制约战斗力 C . 军队建设隐含较大危机 D . 官府主导社会保障事业
  • 5.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妈祖信仰的传播(   )
    A . 表明了各国民间信仰趋同 B . 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C . 反映了海上丝路贸易繁荣 D . 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
  • 6. 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
    A . 确立民主法治的政治统治 B . 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C . 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D . 强化民族不平等政策
  • 7.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 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 . 官府政治腐败严重 D . 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 8. (2023·广东模拟)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农村生产力提高 B .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 . 军事斗争的胜利 D . 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 9. (2022高三上·林芝月考) 取消领事裁判权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重点之一。经与英美等国多次谈判,1930年达成取消的初步协议。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才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的桎梏。这一变迁折射出(   )
    A .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国内国际政局的变动 C . 民众主权意识的觉醒 D . 国际法得到普遍认可
  • 10.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7月10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呼吁:“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抗战基础。”7月17日,蒋介石呼吁: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这反映了当时(   )

    A . 全民族抗战已成为共识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D .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迫在眉睫
  • 11.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接见民主人士陈叔通时指出:我们把资本家当作真正的财富,重视工商业,他有进步的文化,地主阶级只有古代文化,工人阶级有这个财富是好事,工人没有文化,资本家有现代文化。毛泽东旨在(   )
    A . 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 . 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C . 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 D . 克服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
  • 12. (2023·广东模拟) “1992年,我国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协议外资额与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比1991年增长275.7%、385.3%和152.1%。”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缓和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向
  • 13. 公元2世纪末,阿克苏姆王国的阿杜里斯港成为红海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在此后数百年里富甲一方;但该港口自7世纪中叶起迅速衰落,百余年后被彻底废弃。该港口衰落的原因在于(   )
    A . 班图人的大迁徙 B . 丝绸之路的中断 C . 蒙古帝国的西征 D . 阿拉伯人的扩张
  • 14.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梭伦改革中真正被赋予权力的,只有拥有土地财产的人;雅典的反僭主斗争也以贵族群体为主体;然而希波战争让更多的雅典平民在捍卫自己自由的过程中站到了历史前台,波斯人被赶走后,民主的雅典被视为希腊世界“最自由”的城邦。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
    A . 植根于奴隶制商品经济 B . 在斗争中不断深入发展 C . 孕育了崇尚自由的风气 D . 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 15.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16世纪的欧洲,依靠工资收入的城乡劳动者发现工资虽然在增长,但实际工资却在下降,导致生活更加困苦。同时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实际收入也在减少,纷纷破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 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C .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 . 海外贸易规模越来越大
  • 16. (2023高二上·乐至开学考) 早期世界市场的内容以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和资本输出加剧,国际金融市场逐渐发展起来。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加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进程 B . 丰富了世界市场的内涵 C . 使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 D . 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 17.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是(   )
    A . 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 B . 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 C . 国王失去了国家的行政大权 D .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18.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法国民族英雄在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留下的豪言壮语,它反映了(   )
    A . 百年战争的惨烈 B . 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C . 民族意识的觉醒 D . 法国已经成为了民族国家
  • 19.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在拉丁美洲赢得独立之后,曾并肩作战的几个殖民地却走向了分裂,这跟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玻利瓦尔的美洲联合建国构想是背道而驰的。并且,独立后的拉美又逐渐成为了欧美的半殖民地。这折射出(   )
    A . 欧美的武装干涉影响了拉美团结 B . 拉美独立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C . 西班牙殖民削弱了拉美民族意识 D . 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 20.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如表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的苏联(   )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57.0

    85.9

    233.3

    243.7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单位:百万户)

    1.0

    6.0

    15.7

    18.5

    集体农庄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4.9

    33.6

    87.4

    99.1

    A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B . 建立了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C .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D . 从小农国家发展为工业强国
  • 21.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1933年6月,美国成立“国家复兴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在整个工业界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以达到广泛的再就业,缩短工作周,实行合理工资,防止不公平的竞争和灾难性的超产”。美国成立该署的直接意图是(   )
    A . 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 B . 保障工人阶级的基本生活 C . 防止企业破产从而稳定就业 D . 鼓励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 2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84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没有完成第九、十和十一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地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估价,没有认识到经济转向集约化发展方向和转向在国民经济中积极采用技术进步成果的全部尖锐性和紧迫性”。这一认识(   )
    A . 指出了制约苏联经济发展的因素 B . 缺乏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 C . 表明苏联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D . 扭转了美苏争霸的不利地位
  • 23.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20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立了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   )
    A . 打破了垄断资本对世界资源的控制 B . 表明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 反映了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独特作用 D . 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紧缺
  • 24.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有人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以“山”为喻,用禅家所说的三重镜像来形容:“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国际关系从“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再到“利益优先”的变化,这一过程反映了(   )
    A . 意识形态差别 B . 国家利益冲突 C . 国际形势变化 D . 国际格局变动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两族均分布于阿尔泰山地区,今新疆及以北地区)、吐蕃(分布于今青藏高原地区)、靺鞨族(今东北地区)均迅速发展,唐先后平定各族,加强统治,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曾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构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并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张实行民族自决联邦制的国家

    结构形式。1939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强调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年,中共成立民族问题研究室,主要任务是有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全面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状况。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道路。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规定:在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摘编自肖光文《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得以创新发展的原因。
  • 26.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意义。
  • 27.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史学前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