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验证分子运动 |
异常情况 | 未看到火星四射 | 滤液浑浊 | 测定结果偏大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原因分析 | 可能是氧气不纯 | 可能是滤纸破损 | 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 大烧杯内壁上可能有杂质与氨气反应 |
结合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佳打开时间是(填“反应刚结束”或“冷却到室温”)时。
同学们将实验甲变形改进为实验乙,若试管容积为30mL,实验开始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初始刻度为10mL,实验结束后注射器活塞停留在刻度的位置。
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丙的实验装置,试猜想铜粉可代替红磷的主要原因、。
评价标准: |
①是否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
②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并善于与同学合作 |
③是否规范取用药品,节约药品,保持实验台整洁 |
④是否客观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交流实验成果 |
⑤是否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
你是某小组成员,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活动
实验室可提供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案。
A.加热高锰酸钾 B.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 C.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同学们首先回顾每个方案的反应原理,其中C方案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组讨论后最终决定选用A方案。
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完成如下任务: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组装制取气体装置的仪器。她选择了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水槽、试管,还应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仪器,选择、(填仪器名称)。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填“中部”域“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到试管口应略。
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时机是,收集到两瓶气体(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气体均呈红色。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用(填仪器名称)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O2发生装置,要求添加双氧水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填标号)
实验1:取6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1-1 | 1-2 | 1-3 |
温度/℃ | 20 | 35 | 55 |
二氧化锰的用量/g | 0 | 0 | 0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0 | 1.9 | 7.8 |
反应时间/分 | 40 | 40 | 40 |
实验2:取5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温度/℃ | 20 | a | 20 | 20 | 20 |
二氧化锰的用量g | 0.1 | 0.3 | 0.5 | 0.7 | 0.9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80 | 195 | 570 | 570 | 570 |
反应时间/分 | 1 | 1 | 1 | 1 | 1 |
①该小组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②实验2中二氧化锰发挥了作用,2-2中,a的数值为。
③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B.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与其用量有关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越多越好
④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最少一条)
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是一种化合物,通常为无色液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易聚合氧化,遇明火高热会燃烧。其溶液常作为广谱高效的消毒剂使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