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 | 尿液 | 胃液 | 血浆 | 胰液 |
pH | 4.7~8.4 | 0.9~1.5 | 7.35~7.45 | 7.5~8.0 |
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A |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
B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C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氯化钠生成 |
D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选项 | 实验目的 | 主要操作 |
A |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加热沸腾,水蒸气冷凝 |
B | 区别化纤与羊毛面料 | 分别取样点燃,闻气味 |
C |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 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
D | 探究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 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选项 |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A |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 烧碱溶液 |
B | 稀硫酸和稀盐酸 | 氯化钡溶液 |
C | 镁铝合金 | 稀盐酸 |
D |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 稀盐酸 |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猜想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该组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
1 |
3.65% |
2.00% |
3.5 |
|
2 |
3.65% |
4.00% |
x |
|
3 |
7.30% |
8.00% |
14 |
①小青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现象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请你帮助该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x的值为。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回同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ρ=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但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也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写一点)。
“操作I”的名称是;
猜想一:可能与两个弹性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下面弹性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下面弹性球的材料有关。
小金选取A球作为上面的反弹小球,用体积相同的B、C、D三个球分别作为下面的弹性球进行实验。其中B、C两球质量相同但材料不同,C、D两球材料相同但质量不同。小金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了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下面弹性球 | 质量/kg | 下落高度/m | A球反弹高度/m |
1 | B | 0.5 | 0.9 | 1.6 |
2 | 1.1 | 1.9 | ||
3 | 1.3 | 2.1 | ||
4 | C | 0.5 | 0.9 | 1.7 |
5 | 1.1 | 2.0 | ||
6 | 1.3 | 2.5 | ||
7 | D | 0.8 | 0.9 | 2.2 |
8 | 1.1 | 2.3 | ||
9 | 1.3 | 2.8 |
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7%的NaHCO3溶液120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215.6g。试计算下列问题: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克。
②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克。
③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