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八上·广州月考) 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A . 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 . 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 . 实践《资政新篇》 D . 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 2. (2022八上·惠东期中)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这场战争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 揭开了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历史 D . 从此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 3. (2022八上·惠东期中) 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4九下·湖北模拟)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 . 近代史的开端 B .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 . 近代化的起步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 5. (2022八上·惠东期中)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两天发生在圆明园的景象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B . 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D . 抗日战争的史实
  • 6.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 .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 .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7. (2023八上·宁南月考) 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8. (2022八上·惠东期中) 从1861年开始,“自强”一词在奏折、谕旨和土大夫的文章中经常出现。为了自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9. (2022八上·惠东期中)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下列属于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0. (2022八上·惠东期中)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   )
    A . 维护清朝统治 B .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 使中国富强 D . 赶走外国侵略者
  • 11. (2022八上·惠东期中) 下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 .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 战后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12. (2022八上·惠东期中)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 . 边疆危机 B . 瓜分狂潮 C . 救亡图存 D . 开眼看世界
  • 13.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 . 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 .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 .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 .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 14. (2022八上·天津期中) 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悲愤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5. (2022八上·惠东期中)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立民主共和国 B . 开办新式学堂 C . 训练新式陆海军 D .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 16. (2023·东莞模拟) 戊戌维新时期,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烈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 . 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 . 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C . 改革措施还不够全面 D . 未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 17.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唯一的希望。而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8. (2022八上·惠东期中)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 “□□□□□”处应填写(    )
    A . 林则徐销烟 B . 金田村起义 C . 义和团运动 D . 邓世昌殉国
  • 19. (2023八下·台江开学考) 鲁迅的短片小说《药》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小说描写了革命党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秋瑾)的血被蘸了馒头当做“药”给一个患痨病的小孩小栓吃的故事,故事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 . 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 .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 没有唤醒民众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0.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 . ④②①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③①④
  • 21. (2024八上·期末) 1918年,孙中山表示:“夫去(废除)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 .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 列强的侵略 C . 国民政府的腐败 D . 军阀割据纷争
  • 22. (2022八上·惠东期中)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
    A . 宋教仁 B . 谭嗣同 C . 蔡锷 D . 梁启超
  • 23. 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④③②
  • 24. (2023八上·中江期中) 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与“赛先生”,这展现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 .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 .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 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 D .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 25.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B . 戊戌变法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 C . 辛亥革命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 26. (2023·期中)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 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

    ①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③复辟帝制     ④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7. (2022八上·惠东期中) 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 . 1934年 B . 1939年 C . 1948年 D . 1959年
  • 28. (2022八上·惠东期中)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 . 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29. (2022八上·英德期中) 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国家统一 C . 军阀割据 D . 走向共和
  • 30. (2024·萍乡模拟) 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 .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 .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 .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 . 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综合题(40分)
  • 31.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42年南京

    图二旅顺大屠杀

    图三《辛丑条约》

    1. (1) 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图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了什么局面?
    3. (3) 图三不平等条约在哪一年签订?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 (4) 图一至图三相关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2.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中国社会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材料三: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由此也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的运动中,其目的是什么?请列举两个该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利器”的企业。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运动涉及了哪些方面?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3. (3) 材料三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 33. (2022八上·惠东期中)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找寻伟人足迹】

    材料一

    【解读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材料三1916年5月,孙中山指出:“民国成立,五族共和,方幸其目的之达。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学史感悟】

    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 (1) 根据材料一图1、图2,请你列举两项孙中山从1894年到1912年的相关事迹。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孙中山说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反击,领导了哪一历史事件?
    4. (4) 从材料四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