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瑞丽第一民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2...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3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 1.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宋代黄翰说:“世间交易,未有不前期借款以为定者。”宋代巨商陈泰“每岁出绢本钱,贷崇仁、安乐、金溪诸绩户,达于吉之属邑,各有驵主(代理人)其事,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这体现了当时(    )
    A . 小农经济的衰退 B . 租佃关系的盛行 C . 市坊界限被打破 D . 商业资本的活跃
  • 2. (2023高一下·延津月考) 宋人胡致堂说:“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 . 奉行流程式分工 B . 实行职能式分工 C . 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 . 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 3.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礼记·中庸》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下列人物的为政理念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    )
    A . 梭伦 B . 亚历山大二世 C . 默罕默德·阿里 D . 明治天皇
  • 4.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

    A .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 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 .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5.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对下图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收入差距 B . 工业比重的高低决定国家经济水平 C . 国家收入与工业比重呈正比关系 D . 工业比重一定程度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
  • 6.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述评论反映出(  )

    A .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 . 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 . 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 . 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 7.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
    A . 办事效率高 B .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 . 应予以撤销 D . 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 8.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
    A .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B .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 “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 9.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1912年,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事长身份参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时说:“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宋教仁试图成立的“内阁”在组织形式上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美国
  • 10.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法学总论》规定:“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万民法出现于(    )
    A . 罗马共和国时期 B . 罗马帝国时期 C . 西罗马帝国时期 D . 东罗马帝国时期
  • 11.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1992年以前,在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很多学者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动向都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这说明(    )
    A . 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 B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 C . 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D .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训深刻
  • 12.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 . 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 .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 . 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 . 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二、非选择题
  • 13.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 (1) 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14.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

    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15.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2. (2)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的异同。
  • 16.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这个大屠杀又转而刺激了激烈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它甚至更强烈地强调世界范围内阶级、种族或民族国家的统一。

    ——《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美苏争霸陷入僵持状态,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历史过程。1977年他说,‘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1985年进一步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1987年进一步指出,‘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刘华秋《国际风云录》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目的。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谈谈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
  • 17. (2022高三下·瑞丽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