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种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获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材料二: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招收门徒,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示例:图③,它是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之战的过程,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各学派代表人物 |
主张 |
道家老子 |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儒家孔子 |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
儒家孟子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墨家墨子 |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
法家韩非 |
“兼爱”“非攻” |
材料: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儒家思想的“藏富于民”、德主刑辅等思想在汉武帝晚年为其面临严重社会危机调整统治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这种“以史为鉴”的态度是汉武帝在晚年能够及时转变政策并最终免于“亡秦之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