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过滤,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选项 | a | b | c | d |
A |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铁锅生锈 | 蔗糖溶解 |
B | 单质 | 化合物 | C60 | 纯净的空气 |
C | 无机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 | CuSO4·5H2O | 葡萄糖 |
D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冰水混合物 | 食盐溶液 |
①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也能置换出硫酸镁溶液中的镁
②NaO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Cu(OH)2 也能使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③NH4Cl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所以尿素 CO(NH2)2 也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④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 , 所以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 Ag、Fe、AlCl3溶液
过山车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小江同学制作了一个过山车模型,如图所示,他把重力为G的铁球放在A点,然后让它沿轨道滚下,轨道的右侧有一弹簧,铁球先后经过B、C、D点,到达E点,已知B点离台面高度为零,A、D点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hA、hD , 则从A位置到B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C点小球具有的机械能大小;当到达E点时,弹簧最短,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小球(选填“处于”“不处于”)平衡状态;铁球从A运动到E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整个过程中不计摩擦及能量损耗)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 2毫升 | 2毫升 | 2毫升 | 2毫升 |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 1毫升 | 1毫升 | 1毫升 | 1毫升 |
水浴温度 | 20℃ | 50℃ | 80℃ | 100℃ |
水浴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a淀粉酶;
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右表所示操作。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乙、丙组都出现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丙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
步骤一: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如图甲,在杠杆的A点挂上一重物,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步骤二:将弹簧测力计从B点移到C点,拉力F2沿DC方向(CD是圆O的切线),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静止。
A.① B.② C.③ D.④
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A、B两组数据:
反应前 | 完全反应后 | |
A组 | 玻璃管和氧化铜样品的质量共42.5克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
B组 |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氧化铜/g |
硫酸溶液/g |
硫酸铜/g |
1 |
2.0 |
120 |
4.0 |
2 |
4.0 |
120 |
8.0 |
3 |
6.0 |
120 |
9.6 |
4 |
8.0 |
200 |
16.0 |
5 |
10.0 |
200 |
x |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混合溶液质量/g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铁屑质量/g |
6 |
9 |
12 |
15 |
18 |
析出铜的质量/g |
6.4 |
9.6 |
m |
16 |
16 |
请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