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公元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早在公元5世纪,日本就与中国南朝的刘宋交往密切,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被吸入日本。5世纪末,比较强大的物部氏控制朝政,后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公元6世纪,日本整个社会已处于混乱状态,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如何找出更好的统治方法,以取代过时的部民制,公元646年元月,孝德天皇以诏书形式颁布了《改新之诏》,并将改革全力向全国贯彻。
——摘编自《世界通史》
请回答:
材料一: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二:为取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帝国强盛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材枓三:穆平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者,他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之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同时,中国和印度的一些文明成就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