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试卷13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更新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3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电白期末)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及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人口所占比重

    与2010年相比

    东部地区

    39.93%

    上升2.15%

    中部地区

    25.83%

    下降0.79%

    西部地区

    27.12%

    上升0.22%

    东北地区

    6.98%

    下降1.20%

    1. (1)  我国四个地区中,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 . 东部地区 B . 中部地区 C . 西部地区 D . 东北地区
    2. (2)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我国人口主要迁入的地区是(   )
      A . 东部地区 B . 中部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农村地区
    3. (3)  导致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要求 B . 自然灾害的发生 C .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D . 资源开发
  • 2. (2022八上·茂南期末)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少儿(0~14岁)人口、劳动力(15~59岁)人口和老年(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情况。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趋势预测图。据此完成问题。

    1. (1)  由图可知,2030年以后我国人口变化趋势是(   )
      A . 老年人口增幅较大 B . 人口总数越来越少 C . 劳动力人口增幅较大 D . 人口总数增长迅速
    2. (2)  “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我国“银发经济”市场需求最大的时期是(   )
      A . 1953年至1982年间 B . 1982年至1990年间 C . 2010年至2020年间 D . 2030年至2060年间
    3. (3)  “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   )
      A . 汽车销售服装制造 B . 户外运动网络直播 C . 医疗保健养老服务 D . 休闲娱乐舞蹈机构
  • 3. (2022八上·江城期末)  下图是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中2010年、2020年数据分别为第六次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0-14岁少儿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 教育水平提高 B . 医疗设备改进 C . 传统习俗延续 D . 生育政策调整
    2. (2)  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了什么变化(   )
      A . 比重上升 B . 比重不变 C . 比重下降 D . 比重先升后降
    3. (3)  图中“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缓解其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 . 延迟退休年龄 B . 缩小经济规模 C . 限制人口迁移 D . 扩大城乡差距
  • 4. (2022八上·南山期中) 2021年8月20日,国家正式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一对夫妇可以生三个子女。实施“三孩”政策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国民素质 B . 缓解就业压力 C . 缓解人口老龄化 D . 环境保护
  • 5. (2022八上·凤阳月考)   2020年,我国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读“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我国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向西部地区大量迁移人口,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③人口总量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压力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 (2)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 . 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 . 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C . 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 .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3. (3) 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分界线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2八上·歙县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 . 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C .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 D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
  • 7. (2022八上·罗湖月考)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
    A . 壮族 B . 汉族 C . 蒙古族 D . 藏族
  • 8. (2022八上·阳信月考) 下列不同民族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 . 傣族——丰收节 B . 高山族——雪顿节 C . 藏族——泼水节 D .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 9. (2022八上·大丰月考) 下图反映的是(   )

    A . 蒙古族的那达幕大会 B . 傣族的泼水节 C . 回族的开斋节 D . 藏族的雪顿节
  • 10. (2022八上·江城期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上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 . ①—维吾尔族—住窑洞,唱信天游 B . ②—朝鲜族—跳孔雀舞,吃竹筒饭 C . ③—蒙古族—举行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 D . ④—苗族—气候炎热,喜欢跳跷跷板
    2. (2)  下列剪纸作品反映藏族民族风情的是(   )
      A . B . C . D .
    3.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维吾尔族 B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

      C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两省 D .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 11. (2024八上·辽中期末)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 (1)  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 . 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 C . 汉族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D . 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
    2. (2)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相符合的是(   )
      A . 壮族—火把节 B . 傣族—端午节 C . 蒙古族—那达慕节 D . 苗族—泼水节
二、综合题
  • 12. (2020八上·涿鹿期中) 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和“中国东南、西北部面积比重与东南、西北部人口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两点分别是指黑龙江省的和云南省的
    2. (2) 填表。
       

      此线西北部

      此线东南部

      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占全面人口的百分比

      人口密度

      10人 /千米2 左右

      100人 /千米2 左右

    3. (3) 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43人/千米2 , 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倍,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4. (4) 我国人口分布很。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密度
  • 13. (2020八上·凤县期中)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 (1) 从上图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人口增长
    2. (2)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为了
    3. (3)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一线为分界,其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14. (2021八上·牡丹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 (2) 少数民族中,A地区主要为(民族);C地区主要为(民族)
    3. (3) 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族。
    4. (4) 从图中可以看出,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但以部和部最为集中。
三、图文分析题
  • 15. (2020八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舌尖上的中国》一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其中介绍了我国不同省区的许多美食。

    材料二:中国政区及邻国图

    1. (1) 以下美食与分布地的连线,正确的是____。
      A . 蓝田裤带面--山西省 B . 乐山豆花--重庆市 C . 房县小花菇--湖北省 D . 清炖跳跳鱼--江苏省
    2. (2) 能吃到美味陆川烤乳猪的省区是(简称),该省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3. (3) A是海,B是海峡。
    4. (4) 甲是我国的邻国(国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