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4)民族关系...

更新时间:2023-02-03 浏览次数:4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 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 . 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 . 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D . 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 2.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于乡官三老的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
    A . 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 . 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 . 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 . 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 3.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以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 。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
    A . 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 B .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 .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D . 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 4.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
    A . 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B . 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 . 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 D . 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 5. (2023高三下·集宁月考) 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 . 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 . 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 . 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 6. (2023高一上·潮阳期中) 公元166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   )
    A . 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 B . 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 C . 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D . 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 7.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政治协商制度 D . 村民自治制度
  • 8. 《百家讲坛》中曾提到的“塞北三朝”,实际上指的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与北宋、南宋都对峙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辽、金 B . 西夏、金 C . 辽、西夏 D . 金、蒙古
  • 9. (2023高三下·米东月考)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 为了争取帝国主义支持 B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 . 资产阶级革命派同帝国主义妥协 D . 帝国主义支持辛亥革命
  • 10.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再次复出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一页”指(   )
    A . 中美两国间开展“乒乓外交” B . 中美关系解冻 C . 美国承诺不再对台出售武器 D . 中美邦交正常化
  • 11. 欧洲的12世纪是一个政治运动和政治辩论活跃的时代,人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更广阔地域的法律来取代原先的地方法和习惯法,于是兴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有助于(   )
    A . 动摇教皇权威 B . 民族国家的兴起 C . 开辟新的航路 D . 近代科学的产生
  • 12. “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同时,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法治、舆论基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反映了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 )
    A . 全方位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向前发展 B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C . 开始实行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D .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
二、非选择题
  • 13.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鞋羯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材料二: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的观点,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和清初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历史作用。
  • 14. 自古以来我国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而实行不同的行政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靺鞨部为止。百余年间,唐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

    ——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先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17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