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10)村落、...

更新时间:2023-02-03 浏览次数:2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下·湘阴开学考)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 2. 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 . 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 . 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 . 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 3.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 . 秦咸阳城 B . 汉长安城 C . 唐洛阳城 D . 北宋汴梁城
  • 4.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A .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 .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 5.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
    A . 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 . 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 . 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 .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6.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化 B . 信息化 C . 城市化 D . 电气化
  • 7. 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A . 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的特征 B . 商帮推动城市的繁荣 C . 市镇专业化分工十分明显 D . 市镇坊市界限已打破
  • 8. 根据考古发现,商朝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遗址,尽管相距数千里,但在建筑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却显示出较大的趋同性。这表明商朝时期(   )
    A . 已经形成功能齐全的城市 B . 各地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C . 政治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D . 城市工商业有较大的发展
  • 9. 某学者描述了19世纪前期的一种状况:“在雇主的剥削下,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只知道挣钱糊口,他们集中居住在全然没有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城市里。”上述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
    A . 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 . 西方强化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 C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 D . 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广泛兴起
  • 10.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阻碍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 . 带来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C .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 .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
  • 11. 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平均每套住房居住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有150万人住在43000个贫民窟中。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美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B .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 . 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D . 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 12.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农户一般将植桑养蚕作为副业,将蚕茧缫成生丝出卖。政府则在市镇多设织造(染)局,生产丝织品。这种经营状况(   )
    A . 反映了城乡社会分工 B . 巩固了官营手工业地位 C . 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 .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发展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子晋凤笙调夜月,宓妃罗袜映朝霞。何人贯酒青楼晓,几处寻春紫陌赊。

    ——(北宋)杨亿《次韵和席衢州忆洛阳春游十四韵》

    南宋偏安江南……临安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衣冠毕会,商贾云集”“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城内有以天街中段为中心的闹市区和城南、城北两个大规模的商业区,还有不少专业性的商业街道,就是西湖也有个小小的市场,小小钱塘也是“渔盐商贾都来往”。

    ——摘编自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三: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 14. 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二者的关系,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北地区自汉代以来就一直进行农业耕作,宋代又砍伐了大量森林,这里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环境退化迹象的地区。1855年,帝国放弃了维护大运河这个传统的治国方略后,高粱秆等燃料都变得稀缺起来,这导致了日益增多的大洪灾,取暖和做饭的燃料也越来越少,人们会从生态上极为关键的村外地区——河堤、山坡、荒地和以前的林地榨取资源,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后又被迫燃烧畜粪这类效果极差的燃料,而且这还是一种绝对必要的肥料。在约1700年到1900年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历任皇帝和督抚都通过筑堤、引渠和挖泥来稳定首都地区的河流,但仍然无法消除水患。京畿地区随着东淀和西淀的日益淤塞,农民开始将其垦为农田,19世纪后期时,今天北京周围的河流已经很少有水流了。华北平原环境的退化使该地区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当然受到了影响,加剧了粮食短缺,整个地区都会遭受饥饿的打击。各地出现的匪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美)马立博《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19世纪,英国伦敦工厂林立,居民众多。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1873年12月一场大雾笼罩伦教,造成近千人死亡。到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推广使用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增加的汽车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随之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使得地铁成为大多数伦敦人出行的首选。

    ——摘编自《气象灾害大事件》第24期

    材料三:“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15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19世纪的英国环境问题的不同成因。并说明对现今中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