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进行管辖。番禺县(现属广州市)是南海郡的治所,澳门隶属番禺县。秦始皇下令迁徙中原50万人入岭南,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
材料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自16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许多欧洲传教士跟随商船来到澳门,其中一些人后来进入内地。他们集中在东亚最早的西式学校——圣保罗学院培训,学习中文,钻研中国文化。按来澳先后排列,他们撰写或翻译的著作如下:
国别 |
中文姓名 |
著作或译作 |
意大利 |
利玛窦 |
译《几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
西班牙 |
庞迪我 |
著《人类原始》《四大洲地图》等 |
意大利 |
艾儒略 |
著《万物真理》《几何要法》等 |
葡萄牙 |
谢务禄 |
著《中国通史》《字考》 |
德国 |
汤若望 |
著《西洋测历法》《远镜说》《浑天仪说》《秦疏四卷》等 |
波兰 |
卜弥格 |
著《中国植物》《医论》等 |
比利时 |
柏应理 |
译《大学》《中庸》《论语》 |
比利时 |
南怀仁 |
著《坤舆图说》《西方纪要》等 |
法国 |
马若瑟 |
著《易经》,译元曲《赵氏孤儿》 |
材料一: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已恢复到2460万。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全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生殖,又消除了隐匿人口不报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强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密,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
材料二:乾隆中期,官方记载的全国耕地面积为7.8亿亩,通常认为实有耕地面积当在10亿亩左右。根据清人估计,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占有耕地应达到4亩,方能维持温饱以此测算,则在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已经不足,到道光后期更降到2.5亩。自康熙后期起,粮价、地价直线上涨,涨幅高达数倍,并带动了其他商品物价的普遍上扬。人口过剩现象也逐步出现,无业流民数量日增,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