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工人所占比例(%) | 农民所占比例(%) |
1927年 | 50.8 | 18.7 |
1928年 | 10.9 | 76.6 |
1929年 | 7 | |
1930年 | 5.5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材料一:
材料二: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一:1906 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其中有人指出:“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社会各界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min,稍微合拢)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侵略者的光辉篇章。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专题二导言
材料二: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
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节选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