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中的名句。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见南山,陶渊明借“

    ”【《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驻留北固山,王湾借“”(《次北固山下》)表达自己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登飞来峰,王安石用“”(《登飞来峰》)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写到巴山,刘禹锡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

    (《夜雨寄北》)的想象来表现对未来归家团聚的期盼。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指出,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其中蕴hán着历史的辩证法。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

    多难兴邦,是因为我们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唯一的正确选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才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中国才会越来越强大,中国才会创造出一个接一个让世人zhǔ目的奇迹,中国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安定幸福。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zhǔ(     )目    蕴hán(     )  繁衍(     )

    2. (2) 第一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共克时艰”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开拓奋进 B . 光辉历程 C . 阳光灿烂 D . 出现奇迹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 3. 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水浒传》中他的性格粗中有细,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到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问“阿嫂信息”……

    1. (1) 文中的“他”是,“他”的绰号是
    2. (2) 除上面资料所述内容外,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个故事。
  • 4. 综合实践活动。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合肥市琥珀中学将开展以“自强不息,青春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溯本求源】《说文解字》中解释“强”曰“呼啸声震撼人的大型爬行动物”;后引申为“武力鼎盛,疆域广大”。

    1. (1) 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出下列句子中“强”的意思与“自强不息”中“强”含义不同的一项(     )
      A .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B . 赵强而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 .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D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载》
    2. (2) 请仿照例句①,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两个四字短语概括)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3) 请为下则材料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字数控制在15字以内。

      15岁女孩杨秀花家住深山,为了上网课,每天都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兰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4. (4) 九(1)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以“让自强之花处处开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本次演讲比赛写一个开场白。
二、阅读(55分)
  •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慧,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甲】

    ③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麻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乙】

    ④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入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⑤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丙】

    ⑥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踢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⑦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丁】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⑧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⑨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2) 依据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醒悟

    3. (3) 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从修辞的角度)

      ②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 (4) 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的理解。
    5. (5) 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
  • 6. 阅读

    “折柳寄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嵇立平

    ①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美轮美奂的表演吸引了全球人们的眼球。

    ②在闭幕式上的表演中,有一个环节是“折柳寄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经典名曲《送别》的悠扬旋律,80名舞蹈演员在光影的衬托下,展现出一条条绿色的柳枝,随后365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手捧发光的柳枝围拢过未,代表了一年365天的思念,表现出“惜别冬奥”的场景,这一幕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演绎,令人感动泪目。

    ③我国植柳不晚于周朝,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柳”的象形文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折柳樊圃”之诗句,即指折下柳枝围成篱笆。

    ④我国人工种植柳树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文献《古微书·礼纬·稽命征》,文中载:春秋时期“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是说平民百姓无坟墓,仅在埋葬地种植杨柳树。可见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⑤植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而且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典故之中

    ⑥汉代后,柳树被引植到皇家宫廷苑囿中。据载,汉昭帝时著名的园林上林苑和汉梁孝王忘忧之馆中,都种植有大柳树。西汉名将周亚夫在军营中密植柳树,即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东晋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归隐之后在自家房前亲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魏时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对历代植柳经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和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长期分离时,送行者常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③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是一个旅人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思念归家时,大雪纷纷满天飞。诗句像一幅画,把他在漂泊苦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唐朝时,京城长安近郊的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多到此地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时间长了,“灞桥折柳”便成了送别的习惯。

    ⑨“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人们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诗歌《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说的是一位女子折下纤纤的杨柳枝,用来寄给远方的郎君,虽然一枝杨柳并不贵重,但它代表了家乡的春天和自己的相思之情。

    ⑩《折柳寄情》的表演,向世人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惜别怀远”之情,让我们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友人“今宵离别后,一起向未来!”

    (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 B . 我国人工种植柳树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C .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在江岸广栽柳树,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之诗,博得了‘柳痴’的称号。”此事例根据内容理解可以放在第⑥段。 D . 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文章,出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 (2) 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屡屡“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选文⑧⑨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5. (5) “折柳寄情”中寄寓了古人的美好情思与祝福,请结合本文简要概述“折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 7. 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②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故患有所不也                  辟:

      非独贤者有心也              是:

      故不为得也                     苟:

      人曰                            谓:

                           故: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 (3) 【甲】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引出了本文中心论点: 。【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最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4. (4) 【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义”,请你根据两篇文章说说“义”的内涵?
三、写作(5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要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本事。

    哭过后,记得长大。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与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