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科学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
    A . 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B . 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出现 C . 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 . 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 2.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 . 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 C . 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D . 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
  • 3.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平民家庭需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B . 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 C .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D . 国家加强了土地控制
  • 4.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能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
    A . 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 . 太尉的军事指挥权下移 C . 宗族势力影响地方治理 D . 地方政权存在失序风险
  • 5.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
    A . 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 B . 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C . 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 D . 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
  • 6.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骑竹马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儿童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来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下图是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儿童骑竹马》画像砖石。该图体现了(   )

    A . 社会安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B . 西域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 . 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D . 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乐趣
  • 7.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隋书·百官志》记载:隋文帝将原属门下省的“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改归殿内省。城门、殿内等五局主要掌管城门或者殿门的启闭,“宫殿的张设洒扫”以及皇帝的“膳食、医药、住所”等,这些机构的调整(   )
    A . 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的最终格局 B . 减弱了门下省的侍从服务功能 C . 提高了政府核心部门工作效率 D . 削弱了宰相对皇帝行为的掌控
  • 8.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朱熹认为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追求圣人境界的引导效果要远远大于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讲解,朱熹的这一认识蕴含(    )
    A .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B . 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 C . 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 D . 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
  • 9.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元杂剧的创作出现了独特的现象,其剧本多以大团圆为结局,

    悲苦的结局极少出现。这表明元杂剧(    )

    A . 市场化创作倾向明显 B . 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C . 促进了戏曲走向成熟 D . 彰显了文人阶层的情致意趣
  • 10.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古代中国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十分谨慎,但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如汉魏时期的葡萄、胡萝卜香菜,唐朝的菠菜,明朝的番茄、玉米、马铃薯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   )
    A . 中国传统社会的实用主义 B . 中外频繁交往提升经济水平 C . 长期存在的巨大人口压力 D . 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 11.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清代除继续沿袭明代《脱漏户口》、《人户以籍为定》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者、跨籍者、越边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   )
    A . 赋役制度的瓦解 B . 专制集权的强化 C . 宗法观念的扩展 D . 阶层流动的弱化
  • 12.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海外移民,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矿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工商业;而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为解决人地矛盾则发明了“浮动园地”,至今还在使用。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
    A . 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 B . 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 C . 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D . 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
  • 13.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下图为一个公元前4世纪末的古代帝国形势示意图。该帝国(   )

    A . 兴起于伊朗高原地区 B . 主要以移民方式扩大其影响 C . 注重于推广希腊文化 D . 使地中海地区保持长期和平
  • 14.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依照早期罗马法凡不能还债者就沦为债权人的奴隶,共和国晚期规定可以直接以债务人的产业抵债不论是否足以抵债,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 维护公平正义 B . 完善司法程序 C . 保护私有财产 D . 稳定公民群体
  • 15. (2024高二下·湖南月考) 12世纪,以教学和写作为职业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西欧大量出现,人们对接受教育的认同、对追求艺术的愿望以及继承古典文化的热情不断升高。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被重视,文学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城市兴起和发展 B . 基督教会垄断教育 C . 王权的不断强化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6. (2023·高州三模)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
    B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
    C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 战争冲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D 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 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开创博士制度,选拔东方六国博通古今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参与政议,辅助决策。秦在继承周文化的同时,因久处西北边陲而戎化较深,其博士议政制度明显受到尚处于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耕生活转化阶段的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西北诸戎影响。秦统一六国后,为消弭六国的反抗意识,在文化上采取特别优容的态度。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这样看来博士是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担任政府设置的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

    ——摘编自夏增民《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

    材料二:廷议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由秦始皇确立的朝议制度演变而来,明代更加规范和完备。明代凡遏重大事情必交廷议谈论,提出解决方案后上奏皇帝批准后执行。廷议的内容主要有议立君、议储嗣、议建都、议郊祀、议宗庙、议典礼、议封爵、议亲藩、议大臣、议民政、议漕运、议边事等。参加廷议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阁臣、九卿、科道,以及与所议内容有关的文武官员等,皇帝一般不参加廷议。确定廷议时,依据所议事项的内容归六部中哪个部主管,廷议的举行就由该部尚书主持。廷议有一般固定在左阁门举行,人们称之为东阁议事、东阁会议。廷议制度作为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期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

    ——摘编自马静茹《明代廷议的运作研究——以俺答封贡为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博士议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廷议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 18. (2022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材料二: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要求子弟修身养德,“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同时还有宣扬勤谨、诚实等商德准则的,比如清代官商胡雪岩的“五字商训”。此外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记录手工艺和科技的家训。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家训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形成了五条区域性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共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整理

    从上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两条道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0. (2024高一下·汕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天子”。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具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