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2.5《大自然的语...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雪化(ròng)     育(yùn)       然(piān)    农(yàn) B . 销声迹(nì)       异(chā)       物(hóu)     度(wěi) C . 草连天(shuāi)    连(qiào)      飞(yīng)    害(qīn) D . 风雪途(zài)      竺可(zhēn)    发(méng)    殊(xuá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流览 次第 翩然 销声匿迹 B . 刺槐 避免 显著 风雪裁途 C . 晴朗 侵害 纬度 周而复始 D . 海棠 融化 农谚 草长鹰飞
  • 3.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 . 说明    拟人    比喻 B . 叙述    拟人    比喻 C . 描写    对偶    拟人 D . 抒情    比喻    拟人
  •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 5.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 .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7.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③⑥⑤④①② B . ④①②③⑥⑤ C . ③④①②⑥⑤ D . ④③①②⑤⑥
  • 8. 下面文段中,③⑤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③物候观测的数据虽然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④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⑤农业对于物候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 (1) 第③句修改意见:
    2. (2) 第⑤句修改意见:
  • 9. (2022八下·永善期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在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 《桃花源记》借武陵人的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D .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共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 10. (2022七上) 赏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 (2)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特殊的气象预报员

    颜士州

        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1℃,可以使3 000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

        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公里。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1959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年,黑潮北移,造成了1959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认为在东海黑潮区,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1967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卡,结果1968年6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而1969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年6月,长江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3°。但有时,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

        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海洋有关。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5期)

    1. (1)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3. (3)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
  • 12. 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 (1)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 (2)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13.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 (2) 自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 (3)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 (4)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①自21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选自2017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2. (2) 概括纳木错湖越变越大的三个具体原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 . 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 . 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 . 第⑥段划线词语“一定”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4. (4) 作者在文末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哪些事情。(试举四例)
三、综合应用
  • 15.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焦‘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的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30日电(记者王守宝)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 (3) 仔细观察下面的形象标志,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 16. 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 (1) 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2. (2) 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

    3. (3) 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 (4) 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